紅樓之繼室子!
礙於賈母身邊伺候的副小姐們真沒個丫鬟該有的樣子,寶玉身邊的婆子小廝嘴上也沒個把門的。
沒過兩天,賈瓊就得知了賈寶玉在寧府那天發生的事情,也就得知了襲人和寶玉之間親密的關係。
很糾結,該不該將這事告知賈母,可一想到不管是賈母還是王夫人恐怕對自己都沒什麼好感,甚至還有可能造成一番惡戰,也就罷了。
再說,就這麼兩個人和周圍人老成精的婆子麽麽的,他就不信沒有人看出來襲人已經不是個女孩子了。
賈寶玉夢遊幻境這事已經過去了,可是“可卿”這個名字一直徘徊在那日聽見的人耳中,就連寶玉雖然已經得了襲人,可一想到那日在幻境中的“可卿”還是有些低落,這麼個神仙似的姐姐,怕是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
“恰好忽從千裡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向與榮府略有些瓜葛,這日正往榮府中來”。
這人正是劉姥姥。
劉姥姥寡居多年,隻靠兩畝薄田度日,她有一個女兒嫁給了與王夫人的娘家連過宗的王家子孫,叫王狗兒。
劉姥姥本靠著兩畝薄田度日,女婿王狗兒因一對兒女青兒板兒無人照看,便將她接到家中過活。
劉姥姥靠女婿過活,便一心一意為女婿一家生計操勞著,這一年年關將近,家中貧寒,連過冬的一應吃穿都沒錢置辦。
王狗兒在家閒尋氣惱,閨女劉氏也不敢頂撞,劉姥姥看不過,便提出叫王狗兒尋王家救濟,王狗兒覺得丟人不肯去。
這個時候這個粗鄙沒什麼文化的鄉下婆子卻說了一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靠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
正是帶著這樣一份心情,劉姥姥照著女婿教的法子,帶著孫子板兒來到了“高門大戶”,原榮國府,現一等將軍府。
板兒也才五六歲的孩子,對此次出門的目的一無所知,隻聽見帶他進城逛去,便喜的無不應承。
劉姥姥帶著孫子進城,找到榮寧街,來到榮府大門石獅子前,看著威嚴壯哉的高門,和那好似帶著熱度滾燙般的“一等將軍府”幾個字。
雖然並不認得這幾個字是什麼,可看著這黑底金字便曉得是何等的威武。
劉姥姥一時竟不敢過去,且撣了撣衣服,又教了板兒幾句話,然後蹭到角門前。
因長房早就當家作主,在三兄弟都走文官清流的影響下,府上除了賈母那還如同原來般沒什麼規矩,就連二房都稍有改變。
所以即便是角門也不複當年“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凳上,說東談西的”的模樣。
反倒是幾個婆子很是精神的守著角門,來來往往的下人雖多,但也安靜有序。
劉姥姥醞釀好久,想到家裡的困境,顧不得那麼多了,隻得蹭上來說“太爺們納福。”
眾人這才打量了她一眼,連聲說不敢稱呼太爺,並問是那裡來的來乾什麼去。
劉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爺的,煩那位太爺替我請他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