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法軍擊敗了布拉班特的叛軍,普魯士肯定不願接受奧地利在南尼德蘭得勢的結果,故而必會分出部分兵力馳援南尼德蘭。
約瑟夫甚至已經做好了準備,要在那裡營造出法軍後勁不足的跡象,讓普魯士人覺得可以再搏一把。
隨著普軍調往南尼德蘭,西裡西亞方麵的兵力勢必就會減少,而那裡的奧地利軍壓力也將跟著減輕。
約瑟夫二世感受到南尼德蘭的戰事對西裡西亞方向的支撐作用,必然會鼓勵法軍繼續在那裡牽製普魯士人。
這個時候,法軍在南尼德蘭的軍事存在,就等於得到了奧地利的默認。
而在法軍和普魯士人作戰期間,戰場會擴大的哪裡,就不是奧地利方麵所能控製的了。
甚至到時候約瑟夫二世會希望法軍的實控麵積更大一些,最好能將戰場延伸至上海爾雷——也就是普魯士緊鄰南尼德蘭東北方向的領地。
當然,約瑟夫肯定不會傻到做出頭鳥,去無限撩撥普魯士。
實際上,他連南尼德蘭的弗拉芒區都不想染指,隻要能拿到瓦隆區,也就是南尼德蘭東南部說法語的區域,就已經完成了戰略目標。
瓦隆區的人基本都說法語,天然親法,管理難度幾乎沒有。
最重要的是,瓦隆區是歐洲重要的煤炭產地,拿下這裡能夠對法國的工業革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另外,瓦隆區還毗鄰盧森堡,而後者有大量優良的鐵礦,在80年前還曾被法國統治過。南尼德蘭的戰火很容易就會蔓延到這裡。
等普、奧的戰事結束,瓦隆區和盧森堡都已經駐滿了法國士兵,乃至官僚體係都成了法國的形狀。到時候這些地方的歸屬要怎麼算,法國和奧地利就有得談了。
至於南尼德蘭北部的弗拉芒區,雖然那裡能夠控製萊茵河入海口,但在目前來說,那兒還是塊燙手山芋。
首先弗拉芒區大部分人口說荷蘭語,統治起來會非常吃力——奧地利在這裡的統治遭遇布拉班特起義就是前車之鑒。
其次英國人對萊茵河入海口非常重視,因為他們對歐洲大陸的商品銷售,有近半都是從這裡走的。順帶一提,作為塞納河入海口的勒阿弗爾港也同樣重要。
所以英國人絕對不能接受他們向來敵視的法國控製自己和廣大德意誌市場的貿易命脈。
為此,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向法國宣戰。曆史上,英國傾力投入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核心原因,就是當時法國占領了南尼德蘭,並且不顧之前的協議,決意控製萊茵河航道。
約瑟夫目前的戰略重點在於國內的工業建設,以儘快增強國力,再用工業發展的紅利填補巨額財政赤字。
在這之前,他絕不想跟英國人pk,畢竟後者目前還是歐洲最為強大的國家。
所以,南尼德蘭北部暫時還是留在奧地利人手裡最為合適。
這些,就是約瑟夫對法國在歐洲方向的戰略設計。至於在歐陸大展拳腳,那得要到法國的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再說。
戰爭實際上拚的就是國家底蘊。而經濟則是底蘊最重要的一項。
等到戰爭大臣和總參謀長彙報完了法軍備戰的情況,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
約瑟夫按照貝爾蒂埃剛才所說的,大致計算了一下時間。奧地利對西裡西亞發起進攻,到戰事傳導至南尼德蘭,大概還需要近一個月左右。
他將手頭的事情捋了捋,對侍立門口的埃芒吩咐道:“麻煩您準備一下,咱們明天一早就去裡昂。”
“是,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