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這天。
李想和大妹騎著車,天還擦黑的時候,就在家裡出發。
等他們趕到時候,天已經大亮,迎親隊伍已經準備就緒。
沒給李想歇息的時間,就把他拖帶著,迎新娘去了。
隊伍中,隻見二堂哥穿著嶄新的衣服,意氣風發的騎著自行車,走在最前頭。
這個時候對有些家底的農民來說,婚禮儀式可能要比城裡人辦得還要熱鬨。
隊伍裡竟然還有一組敲鑼打鼓的,喜慶的音樂跟著他們從李家溝一路來到了附近的小鎮。
沒錯,這位二堂嫂是鎮上的人,雖然自身並沒有工作,但是光一個城鎮戶口,就足夠讓農村裡的高看一眼了。
新娘兄弟姐妹五個,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平時在家不顯眼,也沒多得父母多少偏疼,反而常常是被忽略的那一個。
可就算這樣,家裡人也沒想過要把她嫁給鄉下人,往後去地裡刨食。
二堂哥跟二堂嫂是初中同學,雖然中途二堂哥停了學業,可路上若碰到了,兩人還是互相打招呼,停下來聊個幾句。
這招呼來招呼去,每年總要碰到幾回,再加上大家年紀漸大,不知怎麼的就漸生出情愫,處起了對象。
男方這邊是早就知道有二堂嫂這麼個人,可女方那邊,二堂嫂卻一直不敢跟家裡提。
直到父母要給她張羅相親的事了,這才不打算瞞下去,把一切都交待了。
女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肯定是不同意的。
現在和早幾年不一樣,那時所謂農村和城鎮的身份並沒有太大區彆。
甚至有房有地的農民比那些沒有恒產的城裡人,過得還要有底氣。
可今時不同往日,城鎮戶口一下子變得金貴,多少農村人做夢都想往城裡鑽,吃上那口商品糧。
二堂嫂的父親是鎮上初中學校的老師,對於二堂哥這個學生也是有些印象的。
知道他是初中都沒讀完,更是不滿意。
他好好培養出來的女兒,憑什麼要下嫁給一個地裡刨食的,而且還是一個小學學曆。
雖然二堂嫂家不滿意這門婚事,可到底算是個厚道人家,並沒有過多的為難二堂哥。
兩家的親事就這麼僵持著。
可僵持了小一年,二堂嫂年齡也漸大了,拖著也不是個事兒。
女方家就開始提條件,說得有輛自行車才能往下談。
先不說這買自行車的錢有沒有,光自行車票就是個大問題。
如果去年沒有李想幫忙的話,憑李大伯家的人脈關係,最後隻能拿出同等自行車的錢去黑市買票,還不保證這其中有沒有什麼風險。
二堂嫂的父母提出來這個條件,其實就是讓大伯家知難而退。
沒成想半道上冒出來個李想家這個親戚,把頂在最前麵的攔路石給解決了。
由其女方家知道這個親戚是個大學生後,後麵設的雜七雜八的要求,也開始鬆口,沒有再像之前一樣斬釘截鐵。
所以說二堂哥的婚事之所以能成,李想在其中也是有功勞的。
出了新娘家的門,李想總算鬆了口氣。
二堂嫂的兄弟姐妹,不跟著新女婿親近,反而圍著他打轉,一個個眼珠跟掛在他身上似的,讓他好不適應。
接到了新娘子,一行人熱熱鬨鬨的往回走。
大家手裡都沒空著,新娘子的嫁妝被各自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