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我很不恨他們,我媽在我那麼小的時候,不管我哭的死去活來把我扔下自己一個人出外雲遊尋找人生價值,前一段時間回來還是為了告訴我你選擇愛的人不對,你要聽媽媽的話選擇一個適合你的人。”
“我喜歡慧慧。可是她不知道,她隻是讓我選擇一個適合的人,用為我好的名義。”
“我似乎應該恨她。”
“我爸,心思全都在事業上,這麼多年來,他對我的愛,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表現大概也就在於允許我不參加那些什麼圈子裡的交際,讓我能夠安心的做幾年學生。”
“除此之外,在我媽走之前和我媽走之後,他都沒有給我太多的關心,關注是有的,為的是培養我成為合格的繼承人,繼承他最得意的企業,延續他創造的社會價值,這是他追求的人生價值。”
“很多時候,他愛的不是我,而是王家的繼承人罷了。”
“我似乎也應該恨他。”
楊晨沒說話,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你受的傷,你經曆的苦痛,旁人不論怎麼去站在你的立場,都無法真正的體會到那種痛楚。
所以,楊晨自覺也沒有資格對此說三道四。
說什麼呢?
說他們給了你生命,你就應該感恩!他們還養大了你,無論是不是他們自己把你養大的,但你總是花他們的錢長大的。所以你不應該恨他們!
對嗎?
不對的吧。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彆乎?”
這是孔子對孝的定義,也是現在主流的定義,對父母的供養不能算是孝,重點還要在於孝心。
那麼反過來呢?對子女的撫養,就可以隻用能養作為標準了嗎?
有的,把子女當成彌補自己這一輩子沒能完成的夢的遺憾的工具,逼著子女去完成自己當初的夢想,美其名曰為了你好。
有的,因為彼此之間的感情破裂而牽連到了孩子,用物質去彌補後卻吝於給予哪怕多一點點的關心和愛意。
都是能養的。
不知道夠不夠的上為人父母。
楊晨不知道自己能給出什麼答案,而王衡繼續說道“我其實也不知道我很不恨他們,似乎是恨的,似乎又沒什麼理由恨他們。”
“都是來到人世間一趟,沒有誰是虧欠誰的,他們也不是非要怎麼樣的不是嗎?他們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是他們應該有的權利不對嗎?他們沒有理由非要為了我而舍棄他們的夢想,背叛他們的內心,委屈他們自己不是嗎?”
“是的,沒有理由那樣做。即使他們是我的父母,也不虧欠我什麼,我也沒有資格要求他們為了我而做那些事情。還好,他們也沒有委屈他們自己。所以我不恨他們。”
“隻不過,他們也同樣沒有道理要求我為了他們而背叛自己了吧?”
“慧慧給了我的東西,我自認比生命還要重要的多,比底線要重要的多,比什麼夢想、什麼人生價值都要重要的多。”
王衡抬起頭看向楊晨,目光炯炯“所以,我為了慧慧而做出的選擇,他們也沒道理、沒資格阻止我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