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_江春入舊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時代(1 / 1)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眼見兒子仿佛入了魔般反複就是“一兩銀子”“很多錢”的念叨,王氏恨鐵不成鋼地瞪了他一眼,拉過江春詢問。

江春隻得將自己如何去酒樓,舅舅如何幫忙,還抬高了價錢,每斤多得十文錢,最終賣了一千二百八十文錢的過程,以及說定每逢集日定期送貨的約定一一道來。

王氏也被震驚了,想自己又撒種又除草,又挑糞又澆水伺候出來的菜蔬,也隻每集得八九十文錢來,自家孫女隨意去河邊一挖,就能挖出這麼多錢來,這不是錢疙瘩還能是甚嘞

二人說定,收拾了籮筐麻布,讓江二叔挑起木桶就要家去。

江春忙拉住奶奶道“奶,既然賣錢了,那你就買幾隻豬雞回去養吧,我們幾姊妹大了,都可以幫著喂養嘞,等過年了還能殺了吃,平時下蛋還可以抱小雞仔嘞。”

王氏一聽,確是此法,本來自己平日就挺羨慕村裡那幾家有豬有雞的,隻是自家也沒這經濟條件,隻能害紅眼病今日正好有這條件了,就買吧。

其實還有個原因,在地裡刨食一輩子的王氏,習慣了一步一個腳印,每一分錢都是汗水裡泡透的。突然間不費吹灰之力得了這麼一大筆錢,總覺著心裡不踏實,想著興許花出去也就踏實了

正好不用走好遠就是賣豬仔小雞仔的地方,因為活物難賣,好些都還原封不動在那兒呢。江春陪著奶奶左挑右選好半個時辰,才以兩百二十文的價格買下了一對五六斤重的小豬仔,又花了八十文買到了十隻小雞仔。

花了錢,換到肉眼可見的實物,王氏的心終於踏實了點兒。尋思著家裡糧缸快空了,油缸見底了,鹽巴也該買了,又去雜貨鋪子花了一百八十文買了三十斤糙米,三十文買了一斤鹽巴。轉到肉攤子,八文一斤的板油,稱了十斤,咬咬牙,十二文一斤的五花肉,狠下心來又割了五斤一下子又花去了三百五十文。至此,今日賣螃蟹所得的銀錢隻剩九百三十文,合攏賣菜所得七十三文,將一兩銀子。

讓江二叔背上三十斤糙米,手提豬雞,奶奶將鹽巴、板油、五花肉塞桶裡,原樣蓋上瓜葉子,用扁擔挑上,三人方家去。一路上有村人問挑啥呢,都道買點兒板油,多的一個字不說。

待三人歸家,江家人已等候多時。江老頭雖嘴上不問,但掀開瓜葉子見木桶空了的時候,還是好生鬆了一口氣的。

江二嬸可忍不住,著急問道“阿嬤今日那東西可有賣掉”

王氏努努嘴,指指帶回來的豬雞糧食肉,難得好脾氣地道“喏,多虧了高家舅舅,都賣了家裡大人娃娃都饞得淌清口水了,還稱了幾斤肉,夠你們吃嘞”

眾人一聽有肉,眼睛都大了,除了江老大眼巴巴還想繼續問,其他人都看肉去了。

高氏忙將桶裡的東西提出來,詢問王氏要怎麼做。

王氏道“肉你看著做吧,板油先鎮桶裡,明日我來煉”。又使二嬸去將鹽巴騰鹽罐裡,剩下三兄弟去院裡搭豬圈雞圈,因為有肉也就有了盼頭,大家乾活都麻溜得很,逗得王氏又是一頓笑罵。

江家院子是典型的南方農家院,一座兩進的土坯茅頂房坐北朝南,隔成小小的七間。正中對著院門的是堂屋,相當於現代的“客廳”,堂屋後有一倉半大的屋子,相當於王氏老兩口的臥室。其左右各有三間狹長的房間,左側第一間是大兒一家四口的房間,第二間是二兒的,第三間原是四兒的,他上門去了屋子自然也就空出來了。右側第一間則是三兒夫婦在住,第二間是已出嫁了的嬢嬢的,隔壁就是灶房。

江家還從未養過豬雞,屋前院裡植了兩棵枇杷樹,七八棵石榴樹,倒也收拾得乾淨利落。屋後則是菜園子,整齊規劃地種著一隴隴菜蔬。整個院子用竹籬笆圍了起來,待今後養了豬雞,這樣的“圍牆”也隻是聊勝於無罷了。

王氏領著春夏兩姊妹上山找豬草去了,穿越前的江春從小在農村長大,找豬草的活自然不在話下,倒是江夏,少不得又被王氏念叨著說教了兩遍。

江老伯使著三兄弟,將以前砍好的臂粗樹杆插進前院左邊牆角,約有人高,先用砍刀使勁拍打上端,儘量深一點穩固一點,拿出以前編好的竹籬笆片四麵圍上,頂上加蓋些稻草,待王氏三人家來,簡單的豬圈也就搭好了。

灶房裡,高氏先打水,將十斤白花花的板油隔盆鎮在水裡,不能沾水,否則煉出來的油不純。軍哥兒則圍著油盆打轉兒,滿臉好奇,甚至會趁大人不注意,偷偷用小手去摸摸。

高氏又將五花肉切下兩掌寬一條來,切得指頭大,先放鍋裡煎出油來,狠狠心回自家房裡舀了兩大勺白糖下去,等熬出紅黑色的糖油來,將肉塊翻炒,待上色均勻了,加入三大瓢水,蓋上鍋蓋慢慢燉起來。紅燒肉的香味又將軍哥兒吸引過來,雖然還是不會說話,但圍著大嬤打轉的焦急模樣也是夠惹人疼的。

說起軍哥兒,也是可憐,遺傳了江家的白皮膚,大眼睛黑溜溜的,猶如兩顆水葡萄,大人說話他都能聽懂,隻可惜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

“爹”“娘”不會叫,要吃的也不會說,隻用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人,也不哭鬨,每日夜間要尿了都會把自家娘推醒

因為三嬸帶天疾,不愛說話,經常一個人悶聲不吭的,三叔又忙著下田,娃娃跟他們睡一起簡直遭罪,也沒人引導著說說話。

王氏倒是恨不得日日帶身邊教他說話,但日複一日,漸漸長大了還是不肯開口說話的軍哥兒,也常惹得暴脾氣的王氏一頓罵,罵得多了,小娃兒嘴閉得更緊了江家一眾也隻能自我安慰貴人語遲罷了。

依江春看來,軍哥兒這樣語遲的小兒在現代也有。觀他頭發色黃而稀疏,發質乾焦卷曲,腦袋明顯要大一點兒,頭圍超標;臉色雖白,但並無多少血色;牙齒又細又疏,牙縫過大;夜尿較多,有時連夜兩三次這些都是腎虛,發育不良的表現哪。

合該多喝點兒骨頭湯益精填髓補補腎,但以前肚子都填不飽現在好了,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且說天將黑時分,王氏一行歸家來,飯也造好了,簡易豬圈和雞圈將將搭好,眾人洗了手,圍坐桌前,吃起飯來。

快穀收了,恰是青黃不接,村裡也有幾戶人家跟江家一樣,月來飯沒摸飽一頓,更彆提肉了。故江家老兩口也不小氣,拿了勺子,連湯帶肉大人娃娃每人兩大勺,伴著管夠的大白米飯,一個個吃得嘴角流油,恨不得連碗底都舔一道。

江春卻有點兒心不在焉。好不容易吃完了飯,春夏兩姊妹洗刷乾淨鍋碗瓢盆。

幾個小的被使去睡覺了,隻剩江春與大人圍坐一起。

王氏將賣螃蟹情況如此一般與眾人說了,彆人尚還喜形於色,江二叔夫婦卻是“哎喲喂”“買買撒”叫喚起來了。想那誰都不知道的好東西,卻被老江家挖到了,這不就是祖墳要開始冒青煙了嘛

江老頭也頗有點兒不是滋味,想自己麵朝黃土背朝天伺候出來的糧食,又要請牛工犁田耕地,又要請工搶收的,光投入進去的成本都不知多少了,到頭來還不如這“無本買賣”呢

王氏卻仍覺著不踏實,將眾人眼色看在眼裡,隻警告道“田地裡莊家可不能落下,該乾嘛的還是乾嘛,彆眼屎坨坨大一點兒銀錢就把眼睛蒙了這事兒隻自家曉得就行,誰要是說出去看我不剝了他的皮”

眾小輩皆連連點頭稱是。

是夜,眾人各自安睡,有的激動了一晚倒頭就睡,有的仍醒著胡想些蓋青磚大瓦房,日日大白米飯的日子,江春腦海裡卻一直在回放白日裡見到的“熟藥惠民金江局”字樣。

“熟藥惠民金江局”,在中醫科班出身的江春看來,“熟藥惠民”四字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為曆史上隻有宋代有此名稱。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推行了一係列變法改革,但因階級矛盾尖銳,北宋“積貧積弱”局麵的難以逆轉性,以及內部守舊派的反對,外部與西夏和遼國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性,多重因素疊加致使其變法失敗。

變法中,荊公愛子王雯英年早逝,且變法失敗後,荊公身體每況愈下,為方便自家,遂在開封創辦了一家“太醫局熟藥所”,專司藥材收購、辨驗、加工、製劑成藥,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家官方成藥店。

隨著熟藥所的成立,給北宋政府帶來了可觀的財政收入,於是上位者紛紛鼓勵廣建熟藥所,由最開始的開封一家,發展到開封東、南、西、北共四家,其後各州府亦紛紛效仿,成藥製劑的發展在宋代達到了高峰。

但凡事物“盛極必衰”,隨著熟藥所規模的擴大,數目的增多,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魚目混珠之事時有發生,外加地方個人成藥店的興起,與之爭利,官立熟藥所愈加不景氣,至宋朝後期,又紛紛歇業倒閉。

觀這小小的一個金江縣,居然能有官辦熟藥所,但曆史上即使在其最興盛的時候也未發展到州府以下,可見這個時代並非真正的宋代。外加館子裡男女同食的場景,提醒了江春,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程朱理學盛行的宋代,而應該是宋代的架空時代,至於從何時因何事被架空,就暫時不得而知了。

知道了自己所處時代的江春,說不激動是假的。

因為曆史上的宋代,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三大發明與應用,將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向了高峰。

此時期的醫學在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擾散佚後,逐漸恢複生機,迎來了一個醫學發展的小高潮官立成藥所惠民和劑局包括熟藥所、賣藥所,官修校正醫書局,翰林醫官局,太醫局等機構紛紛成立,並有了成熟穩健的運營。

在社會風氣上,文人大多亦儒亦醫,大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勢,發行並流傳下許多醫學典籍。尤其是由太平惠民和劑局組織編寫,並由校正醫書局出版發行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不止是曆代中醫必讀書目,期間所載多首方劑均為臨床常用有效方,且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撰的成藥標準這樣成熟而令人驕傲的中醫環境,無疑是讓江春沸騰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重啟全盛時代 玄幻:我能偷取萬族神通 贈禮萬倍返還:我,修仙界第一神豪 港片:洪興最慫,隻能送大嫂回家 破曉時我們轉向東方 正淳!對不住了 小祖宗末世亂殺,五個獸夫猛猛追 眾師兄爭搶當爐鼎,我深陷修羅場 聖王 大主宰:從武動乾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