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麵麵相覷,有點傻眼。
這還是那個在幕後翻雲覆雨,輕鬆撬動幾十億美金投資的大老板?
怎麼看著跟個街邊要政策的滾刀肉似的。
林濤此舉,看似無賴,實則有他的深意。
當初他和陳添喬決定辦廠,就沒奔著那點蠅頭小利去。
陳添喬想做點實事,洗刷自己過往的商業汙點,求個心安。
而林濤,骨子裡就厭惡那些敲骨吸髓的血汗工廠。
他忘不了上輩子富士康那令人扼腕的“十幾連跳”,那些年輕的生命,若非被逼到絕路,怎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林濤要做的,就是給他們另一個選擇。
一個不把人當機器,能讓他們活得有尊嚴的選擇。
讓成千上萬的工人靠自己吃飯,這本身就是一道堅不可摧的護身符。
在國內,這比任何慈善基金會都好使,關鍵時刻是能保命的!
但想把這種不搞壓榨的良心工廠做大做強,光靠他跟陳添喬燒錢遠遠不夠,必須要有來自上層的政策扶持。
眼前這位老頭,就是通往上層的最佳契機。
“你們的難處,我記下了。”
老頭沉吟片刻,目光深邃地看了林濤一眼,
“回去後,我們會開會討論。”
這句承諾,分量不輕。
視察結束,眾人就在工廠食堂用餐。
飯菜簡單,四菜一湯,卻熱氣騰騰。
工人們端著餐盤,見到陳添喬和林濤,都熱情地笑著打招呼,沒有半分拘謹和畏懼。
那種發自內心的歸屬感,是裝不出來的。
林濤特意坐到了一位氣質儒雅,頗有學者風範的老者身邊。
“倪光南院士,對於我剛才的提議,您有什麼看法?”
倪院士,國內科技界的泰山北鬥。
九十年代末,因堅持自主研發芯片和操作係統的技術路線,與聯想的柳川誌分道揚鑣。
如今,他傾儘心血,協助李德磊創辦了中芯微,在今年四月推出了國產的方舟1號芯片。
可惜,這款芯片無法兼容微軟的係統和軟件,市場反饋極差。
公司負責人李德磊心灰意冷,已經準備抽身轉投房地產。
林濤知道,想搞國產芯片,單打獨鬥是死路一條。
他特意通過老頭的關係,將倪院士請來,就是想聽聽他的真實想法。
“方舟1號……兼容性是硬傷,用戶不買賬。”
倪院士聲音有些沙啞,
“而且,李德磊已經打算放棄了,他要去做房地產。”
“這個情況我清楚。”
林濤平靜地點頭。
“研發芯片,前期投入是無底洞,短期內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倪院士看著林濤,似乎想從他臉上看到一絲猶豫。
“這一點,我也清楚。”
林濤的回答依舊言簡意賅。
“剛才領導也說了,你們工廠的利潤很薄。”
倪院士歎了口氣,情緒低落,
“我擔心,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你們……最終也會半途而廢。
我經曆的失敗,太多了。”
從聯想的柳,到方舟的李,一次次的雄心壯誌,一次次的黯然收場,幾乎磨平了這位老科學家的所有棱角。
林濤沉默了片刻,將碗裡最後一口飯吃完,才緩緩開口。
“堅持播種,總好過望天等雨。”
他的聲音不大,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
“至少,跟我合作,方舟科技的核心團隊不會散,技術積累不會荒廢。
倪老,這難道不是最好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