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卯時三刻,天光剛剛放亮。
韃子的營寨,便響起了號角,那低沉的嗚嗚聲。
點卯過後,全軍開始集結,大戰一觸即發!
雙方的距離並不遠,遠處的號角聲傳到高陽城。
城牆這邊,開始了戰前準備,弓箭、金汁、火油、火藥、實心炮彈都在開始準備……
隻是今天的城牆外,一百五十米有幾處桌麵般,大小的火油痕跡。
這在戰場上來說,一般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畢竟這麼小的一攤火油,又燒不死人。
正如崇禎所料定的一樣,韃子並未對那幾灘火油,有過多的疑問。
韃子大軍停在了,離城牆五百米處,這距離相對來說會安全很多。
城牆上發射紅夷大炮時,是能看到火繩燃燒時,產生的煙霧的。
老韃子在紅夷大炮上吃過大虧,所以他們站位,是比較分散的。
早期時一炮下去,能炸死一兩百韃子,現在一炮下去能炸到十個,都算是燒高香了。
多爾袞、嶽托此時意氣風發,想著今日,必能拿下這小小的高陽城。
韃子的漢人簽軍和漢八旗,蒙八旗開始做著戰前準備。
昨晚由軍中漢人工匠,臨時趕製的投石車,也開始在組裝。
此時的韃子,並不像後世的電視劇那樣,戰爭一開打首先就用炮轟。
雖然他們在1633年,就已經獲得了火炮。
此時的大明朝廷,還是對鐵、銅等金屬,有著極其嚴格的管控。
儘管韃子從朝鮮,劫掠過來了鐵資源,但奈何根本就不太夠用。
各方麵都要用到鐵,比如盔甲、箭頭、刀、劍、槍頭等等。
加上他們是靠毀壞,長城邊牆入關劫掠的,更加不可能攜帶,動輒一千多斤的火炮。
這邊投石車抵近了,城牆三百米處方才停下,那為何是三百米?
那是為了躲在守城方的,弓箭射程之外。並不是投石機怕火箭,也不是怕紅夷大炮。
主要是怕守城方弓箭手,對己方操作投石機的,士兵造成傷害。
要知道投石機,相當於現代戰爭中的炮兵。
沒有哪個傻乎乎的將領,會把炮兵,放在步兵的有效射程之內的。
由於高陽城地處華北平原,且無大型山石,隻做了些輕型投石機。
投擲了一些諸如,繳獲而來的火油罐、房屋上拆下來的,小型石塊等。
高陽城城牆這邊,紅夷大炮也填充好了,下麵的韃子還在組裝投石車。
城上的炮兵在瞄準投石車,此時就看誰能,一發入魂了!
明軍這邊號令兵,首先舉起旗幟,提示已經校準完畢。
孫傳庭並沒有下令開炮,而是將手舉在空中。
做為沙場宿將,肯定知道什麼時候,才是最佳開炮時機,孫傳庭在等這樣一個時機。
現在就並不適合開炮,畢竟打爛韃子的投石車,用不了多久又可以做出來。
但要是,將韃子的投石機操作手全打掉,那他們就是做出來,也沒有人會操作了。
其實高陽縣城,本來隻有五門紅夷大炮,有的縣城更少,甚至沒有。
這還是孫承宗,靠老臉搞過來的,本來是防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用的。
之後的十五門,是崇禎撥給孫傳庭的,就這,還是從京師城樓上,拆下來的火炮。
韃子那邊,投石機組裝完畢,操作手也就位,開始往皮兜裡裝火油罐。
孫傳庭敏銳的捕捉到了,這轉瞬即逝的戰機,命人開始點火發射。
二十門紅夷大炮同時發射,火藥的爆炸聲此起彼伏。
這邊剛發射完,孫傳庭立即命令進入防禦姿態。
眾多士兵,抬著從城裡拆下來的門板,以四十五度角,擋在了城牆過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