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轉回青山口,盧象升接到皇帝傳來的旨意,通篇就一個意思,儘快拿下青山關!
此時河間府之戰,才剛結束不久!
盧象升站於點將台之上,拔出配劍斜指向天道:“奉陛下旨意,今日誓師出征!”
“兄弟們!殺韃子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凡敢怯戰不前者,本將定斬不饒!”
“凡敢臨陣脫逃者,本將亦定斬不饒!”
“殺韃子!”“殺韃子!”“殺韃子!”底下士兵傳來陣陣嘶吼!
盧象升將劍向下一揮道:“出發……!”
隨即一萬八千人,浩浩蕩蕩走出京營校場!
此時靠關係留在校場內的,都是京營裡的‘老爺兵’。
他們用看死人一樣的眼神,看著這些出征之人。
何謂‘老爺兵’?就是那些朝臣、勳貴。
想方設法將家裡,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強行塞進京營裡的那幫人。
古語有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就是大明朝,京營的真實寫照。
這些人不說毫無戰鬥力,隻能說比正常人都不如。
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唯獨拿起兵器打仗不行。
還好京營三部人馬,在之前被李邦華給整頓過一次,現在多少是有些戰鬥力的。
當然裡麵還是有,在李邦華走後,又塞進來的老爺兵。
這要擱以前全是‘老爺兵’,彆說上戰場衝鋒陷陣了。
就是讓他們拿著兵器,在後麵助威,隻怕是都要嚇得尿褲子。
李邦華正是因為崇禎元年,整頓京營得罪了太多勳貴。
被眾人聯合起來彈劾,原主崇禎聽信讒言,罷免了朝堂上為數不多的清官。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崇禎,隻讓神機營火槍兵)隨盧象升出戰。
真要讓京營裡的老爺兵上,估計還沒開戰,就已經逃跑了。
誓師出征的隊伍走出京師後,盧象升大聲下達命令道:“此去青山關,仍有四百餘裡地。”
“陛下那邊戰鬥估計打完了,傳本將軍令,限期五日內必須到達青山關。”
“十日之內,必須拿下青山關,凡延誤戰機者,立斬不饒!”
隨著軍令一級級往下傳達,隊伍行軍速度,開始由慢走變為奔跑。
一天之內要跑八十多裡地,這對於現代軍隊不算什麼。
但對於現在的部隊來說,還是很吃力的。吃力主要體現在後勤,和戰士體能恢複上。
經過五天的急行軍,已抵達離青山關二十裡處。
明軍伺候在關隘十裡處,發現韃子斥候,為避免被敵人發覺,隻得先行停下休整。
盧象升下令安營紮寨後,便緊鑼密鼓的開始作戰部署。
青山關幾乎沒有,用雲梯進攻的可能性,隻能強攻關隘城門。
要放在以前,傷亡沒有萬把人,怕是攻不下來。
但現在不一樣了,有了‘炸藥包’這種拆樓神器。
隻需要幾個炸垮一段城牆,就可以攻入關隘之內。
次日卯時埋鍋造飯,供將士們吃飽飯。
這裡有人會疑問,就相隔二十裡地,守青山關隘口的韃子會看不到嗎?
沒錯他們看得到,但不敢前出太遠來查看,他們主要的任務是守著青山關。
要麵臨大明源源不斷的援軍,這也迫使他們,隻能龜縮防守。
如若丟了青山關,那他們回家的路就斷了,這一連鎖的反應,是韃子所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