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現階段能想到和做到的,一切民生工程都安排好後,各部都在有序進行。
這個時期的內閣,尚且具備較強執的行力。
不像崇禎十六、十七年那會,大臣們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介於當前白銀還是被,富商大量窖藏於地下,崇禎麵對內帑空空的事實。
打算做點後世的東西出來,看能不能從他們口袋裡,掏點銀子出來。
想做就去做,這是現在崇禎的性格。於是崇禎結束當天工作後,擺駕去了京師琉璃官窯。
王承恩、李若璉隨行,攜一百多錦衣衛同行保護。
倒不是崇禎怕死,隻是怕死毫無意義,萬一路上被韃子細作給乾掉了,那多不劃算。
王承恩早提前派人通知,禦駕會蒞i)臨琉璃窯。
走半路上了,崇禎突然想起來,那個洋人湯若望好像懂光學。
而且他也懂得玻璃製作,於是派人去傳他過來。
明朝原來的琉璃官窯,位於江西景德鎮。
但從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方便運輸,便在今北京門頭溝渠,設置了新的官窯。
如今湯若望,每日都意氣風發,他在工部主司火炮製造,還有時間潛心研究,天文學和光學。
崇禎為了體現對火炮的重視,還特地為他和戴蒼,都配備了馬車。
皇帝這一舉動,無疑是讓其餘大臣感到不滿。
憑什麼一個洋鬼子,能讓陛下特意配備馬車?我們就比他們差那麼多嗎?
但不滿歸不滿,他們也隻能在心裡發發牢騷,如今的崇禎,可不是個任人把玩的軟柿子。
現在朝會上,多數時間他們隻有建議權,皇帝根本不是全聽全信。
禦駕到門頭溝琉璃窯時,湯若望已經在此跪迎了。崇禎對於他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
沒想到,他還很懂君臣之禮,他還知道要走快點,不能讓皇帝等他。
崇禎帶著一眾人,先是參觀了琉璃生產工藝,看到了用銅管吹出來的琉璃瓶。
湯若望一臉抓耳撓腮樣,似乎很想說什麼,但又不敢逾製。
他在朝為官十多年了,還是學了點禮儀的。
在皇帝沒問他話之前,他不能上前插話,不然就是大不敬!
看湯若望抓耳撓腮的樣子,崇禎點名道:“湯愛卿,你有何話便說,不是朝會可隨意些!”
湯若望躬身道:“陛下,臣知道一種方法,可以做出比這個,更透光的東西。”
“雖然不如琉璃漂亮,但實用性肯定更高,臣保證。”
崇禎點頭道:“朕,知道湯愛卿所說的方法,製作出來的東西,朕也見過。”
“而且,朕能製作出,比湯愛卿製作出的東西,更好且更透光!”
湯若望滿臉不可思議道:“陛下,臣不相信!大明沒有這方麵的技藝。”
王承恩怒聲道:“放肆!陛下金口玉言,豈是你一個洋人能質疑的。”
隨著王承恩話說完,崇禎身旁的錦衣衛,將刀都抽了出來。
湯若望這才意識到,他說錯話了,趕緊跪地請罪道:“陛下,臣不會說話,臣死罪!”
崇禎抬手阻止道:“沒那麼嚴重,將刀都收起來吧!”
隨後又轉頭對湯若望道:“朕,並無怪罪的意思,起來吧!朕說過今天可以隨意些!”
湯若望起身後躬身道:“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