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王府降租的政令,很快便通過快馬傳向了各地,一時間黔地百姓都不敢相信。
還有這等好事?以後每畝地隻收三鬥租子?還是常鬥不是那種,能裝一鬥半糧食的大鬥。
僅沐家,就占了雲南三分之一的耕地,這還不包括投獻的土地。
這次,投獻的土地沐天波未動,他的考量是用自家的銀子,給付參與徭役之家的賞銀。
陛下說的征五萬民夫,每人十兩便是五十萬兩白銀,這個錢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對於積累近三百年的沐家來說,並不會造成多大的困境,短期內心中確實會有不舍。
沐家替陛下出了這個銀子,就當給遠在京師的陛下,儘上些許綿薄之力。
畢竟,沐家與朱明皇室休戚一體,從太監提供的隻言片語中,沐天波也了解到了一些事。
陛下好似在極力重整河山,就連張獻忠都被陛下抓了,韃子也被陛下打敗幾次了。
這些事都過去一年多了,前段時間方才傳到雲南,也不是說他們探聽不到此類消息。
隻是他們一直恪守本份,很少去打聽這些事情,還是聽往來商旅說過才知道的。
當然,收高額佃租這事士紳豪強都做,隻要無人出來打破這一切,眾人都認為理所應當。
能做到士紳豪強的可不傻,他們看到宣旨隊伍進了沐府,沒多久沐府就下了這種命令。
很難不讓人猜測,要麼是皇宮那位下發的聖旨,要麼說是京師經過商議後的結果。
但無論是何種起因,都表明了上麵可能要對土地動手了,隻是先透露消息給勳貴而已。
既然是這樣,自然有部分‘精明’的士紳豪強,也提出了降低佃租,隻不過沒降那麼狠。
三小鬥那僅相當於兩大鬥,這不比要了他們的命還難受,降到了每畝收租三大鬥。
聽起來也是三鬥,隻不過此鬥非彼鬥而已,這下雲南的百姓仿佛春天來了。
隻是這些跟風的豪強萬萬沒想到,宮裡頭那位壓根就沒打算,現在就動他們的土地。
第一,現在還不到動的時候,隻是皇莊和收繳上來的土地,在按朝廷正稅在征繳。
其餘的土地一概沒動過,雲南地方豪強的表現,第一時間便被當地官府知道了。
各地官府紛紛上折子,將雲南所發生的一切,事無巨細的告知了京師。
沐天波的折子也記錄了這些事,並告知陛下已開始組織人手,準備采伐和運輸木材。
並保證三個月內,便會有第一批木頭送到敘州府,沐府要做的僅雲南到敘州這一段。
木頭紮上木排順長江而下,就不是他沐王府的事了,如今運輸耗時要比原來短得多。
這得益於崇禎把張獻忠給解決了,不然那貨占著長江的咽喉要道,你就說難受不難受吧!
以往從長江運巨木到南京,還需排隊找水師護航長行,等待的時間都是五十天起步。
如今沒了張獻忠搗亂,和上次滅蝗之議時,崇禎命曹變蛟所部剿匪後。
長江水患除了不可抗的天意,至少不會再出現人禍的現象,可以最大限度的縮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