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未被撲滅的話,崇禎十三年的糧食價格,每石暴漲到了四兩銀子。
北方則更高,突破了六兩銀子每石,崇禎提議之事從剛開始的全員反對。
到如今多次應驗後,隻要不是明顯違背常理的,內閣基本上都會全票通過。
疏通黃河已經兩年了,還挖了很多大型蓄水水庫,河南今年的旱災勉強算渡過了。
造成崇禎十三年糧價暴漲,是河南乾旱與湖廣蝗災,同時發生造成的,如今都未發生。
這會的糧價還算穩定,南方每石糧食一兩一錢銀子,北方的糧價在一兩五錢左右。
崇禎在南京待了兩個月後,鄭芝龍繳獲的那艘蓋倫船,終於送到了南京港。
隨船而來的,還有鄭芝龍的親衛幾十人,最讓崇禎高興的是,船上還帶了幾個操帆手。
沒錯,這幾個操帆手正是紅夷人,自從崇禎六年這條船,被鄭芝龍在料羅灣一戰中俘虜。
到如今崇禎十三年,都過去七年時間了,這些紅夷人學會了部分大明官話。
紅夷人也不是沒想過贖回去,但鄭芝龍是什麼人?商人加海盜加朝廷官員的結合體。
紅夷人提出這一條,鄭芝龍張口就是一百萬兩,這紅夷人哪裡會同意。
行,算你狠!船跟人我都不要了,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一條蓋倫船,加上船上的火炮,加起來造價還不到六萬兩。
你鄭一官也是真敢開口,張口就要一百萬兩?紅夷人憤憤不平的想:真當我們傻嗎?
其實,鄭芝龍壓根就沒打算還,之所以報價一百萬兩,隻是想讓紅夷人知難而退。
就你們這幫紅夷人,簡直毫無信用可言,想把船贖回去又回頭打我是吧?
聽說船到了南京港,崇禎帶著人趕了過來,並且重賞了鄭芝龍的親衛,每人一百兩銀子。
將船送到後,為免皇帝不高興,鄭芝龍派來的親衛,並未在南京過多停留。
跟李若璉介紹了,船上每個紅夷人的作用,便去馬市買了幾十匹馬,走陸路回福建去了。
崇禎對李若璉抬首道:“將這些紅夷人帶上,朕有些話要問詢他們。”
武英殿偏殿,崇禎命人在此安排了一桌酒席,幾個紅夷人被要求,壓低腦袋排著隊進來。
進來後按照要求,跟崇禎行了四跪三叩大禮,齊聲道:“外臣,叩見大明皇帝陛下!”
一眾洋鬼子額頭貼在地上,崇禎並未叫他們平身,就這麼靜靜的看著他們。
這幫家夥,現在正在到處搶占殖民地,甚至,企圖用武力打開廣州口岸。
若不是與鄭芝龍產生摩擦,被其在料羅灣胖揍了一頓,以崇禎朝應接不暇的困境。
還真有可能,朝廷被迫開放廣州口岸。當然,鄭芝龍打贏了他們,並不代表朝廷贏了。
因為,朝廷並未從此戰中,獲得哪怕一分銀子的好處,甚至戰船都是水師提供的。
而紅夷人交的過路費,從來沒有一分銀子進過國庫。當然,福建、廣東的官員分掉不少。
喜歡崇禎:世界秩序大明來定請大家收藏:()崇禎:世界秩序大明來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