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最終基調後,崇禎便沒有再去操心測繪之事,這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
崇禎決定取兩家之長是極對的,當然,這個兩家之長並非像三哥一樣。
取每家的最先進之處,花幾十年將一堆東西拚湊到一起,最後做成了一坨工業垃圾。
像蓋倫船沒有水密隔倉,而福船就有水密隔倉,這一點可以加在新式蓋倫船上。
哪怕因此需要加大船體,也必須要加上水密隔艙,抗擊打能力強了不是一星半點。
蓋倫船水線以下隻要挨上,三發十八磅炮半個時辰內必沉,而福船的挨上六發都沉不了。
最多會傾斜角度過大,隻需調整好壓艙沙袋,便能保證基礎的航行狀態。
龍骨采用榫卯結構,加多道鐵箍的固定之法,螺栓儘量不穿木而過提高抗拉性。
測繪完後還需做個等比例模型,然後才是鋪設龍骨、肋材,這些流程少說需要幾年時間。
當然,為了戰艦的安全性,龍骨一般要陰乾三年左右,鐵木含水低最少也需陰乾兩年。
前期的測繪逆向仿製,這個時間最短都需要兩年,等真正鋪設龍骨的時候正好陰乾了。
崇禎不可能一直在此耗著,目前最大的敵人還是韃子,造船隻是為了後續的軍事行動。
目前朝廷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土豆、棉花的推廣,兩者推廣到何種程度呢?
最少,需要滿足大軍和百姓的使用,不打無準備之戰,方能降低自身的損失。
土豆目前是育種階段,棉花本來就有不過種植麵積不大,飯都吃不飽哪有工夫種棉花。
而棉花又是必不可少的,硝化棉和棉衣都要用到它,這些事情都要崇禎回京去協調。
時間悄然流逝,到了崇禎十三年的年底,眼看離過年又隻有幾天了。
崇禎正感歎又要在外麵過年了,王承恩來報程國祥與湯若望,已在殿外請求覲見了。
讓王承恩將他倆去宣進來,這大冬天的還是有點冷的,可彆把程國祥凍壞咯!
有人認為,為何一定要程國祥過來?主要還是程國祥夠精明,不至於談判的時候吃虧。
兩人正要行禮,崇禎阻止道:“免了!朕,此次宣你倆過來,有件事需要二位卿家去做。”
程國祥還是俯身行了一禮,拱手道:“陛下,不知何事難住您了?”
崇禎神色冷峻道:“去福建,與荷蘭人商談邦交之事,將這五個人的家人要來大明!”
言罷,王承恩將紙張送了過去,這是崇禎寫的商談計劃。
程國祥接過來仔細端詳著,越看眉頭皺得越緊,崇禎也不出言就靜靜等著。
好一會後,看完的程國祥霍然起身道:“陛下,臣不讚同此議,隻是為了幾個紅夷匠人。”
“便要朝廷如此低聲下氣,送上這麼多東西不說,還要開放廣州港,臣絕不同意!”
崇禎輕笑道:“程愛卿,稍安勿躁!你會錯意啦!”
“開放廣州港是最後底線,若是前兩份條件,紅夷人便同意交人了不就好了嗎?”
“當然,若是到了要開放廣州港的地步,那就簽個合約開放就行了,合約這東西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