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章保野不保真!)
當曹變蛟帶著部隊,趕到東南方向黃河邊時,先撤退的千餘人早已搭好浮橋。
這幾年持續的乾旱,黃河水位降到了極值,說是浮橋還不如說,隻是在河中丟幾塊木頭。
甚至,多地黃河段都已乾涸斷流,人可涉水而過,極端天氣的影響從來不是單向的。
鄂爾多斯部同意韃子聯手進攻,也是出現了大範圍的牲畜餓死,導致部落食物嚴重不足。
水源枯竭致使牧草大麵積枯萎,加上崇禎最近兩年,加強了對糧食走私的打擊。
塞外諸部的糧食,主要源自於八大晉商的走私,崇禎鏟除他們後塞外日子更不好過了。
這不,韃子隻是稍一撮竄,鄂爾多斯部便舉全族之力,大舉進攻明朝邊境。
無非是想劫掠些糧食,鄂爾多斯部大汗額璘臣,萬萬沒想到明廷敢派人來攻打他們。
明朝除了遠離黃河沿岸之處,乾旱相對來說影響並未太大,這得益於持續兩年的投入。
挖了大大小小近萬水庫,流民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同時也抑製了乾旱洪澇的肆虐。
如今大部份流民都被,安置到繳獲的莊田裡,三王加寺廟共清查出,近十二萬頃的土地。
以往這些土地,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權貴階層,強行征用衛所兵進行耕種。
免費的勞動力還不用給糧食,衛所兵全都敢怒不敢言,整個產業就是一條利益鏈。
想告狀都沒衙門受理,朝廷兩大動作不僅整治了各地藩王,同時也打擊了既得利益者。
今年的極端乾旱,隻影響了河間府、保定府等,加上河南、湖廣、南直隸等地的漕糧。
完全能應付得過來,甚至還能有些許結餘,畢竟受災麵積實際僅幾個府。
這要放在崇禎十一年,受災麵積都按幾個行省來算,受災人口幾近大幾百萬級彆。
這剩餘的糧食,並不打算存儲下來,崇禎打算在糧食上做點文章。
崇禎這一決定,曾被內閣嚴厲抗議過,內閣四人表示這會讓朝廷,麵臨大災時手足無措。
被崇禎一句話堵了回去,土豆經過宋應星不計成本的育種,已經育種了五次。
才一年半為何能有五次呢?冷了蓋羊皮大棚熱了放冰塊,土豆成熟周期差不多九十天。
聽說土豆畝產有近十石,程國祥雙眼瞪得如銅鈴,這種畝產簡直如聞所未聞。
才同意除北直隸所用糧食外,將所剩無幾的糧食拿出來,當然這所剩無幾是對大明來說。
曹變蛟看了眼浮橋,又朝黃河上下遊看了一眼,詢問道:“上下遊兩端,都探過路了嗎?”
斥候上前拱手道:“侯爺,黃河上下遊的水的流速,與此地相差無幾。”
“但要找到如此淺灘卻不多,往下九十餘裡有一處,往上遊百餘裡也有一處。”
親衛上前問道:“侯爺,陛下讓咱們支援宣府,咱們是現在過河嗎?”
曹變蛟搖頭道:“過什麼河?鄂爾多斯部萬餘大軍,正在窺視延綏邊鎮長城隘口。”
“他們得知老巢被襲,定然會全力回援。將河套區域輿圖拿來,待本侯看過輿圖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