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今年六月份,皇太極親自統兵進攻鬆山未果,建奴全線撤軍後。
連邊境都未曾再來騷擾過了,難道他們政權出了什麼問題?還是多爾袞暗中發力了?
在崇禎看來,隻要黃台吉一天不死,多爾袞很難玩得贏黃台吉。
而且多爾袞兄弟阿濟格戰死,弟弟多鐸被趙烈抽碎了臂骨,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恢複。
崇禎十四年的這一戰,黃台吉可謂是損兵折將,還未達到既定的戰略目標。
建奴內部不可能平靜度過,少不了一番腥風血雨,他們還缺糧少鹽支撐不了多久。
雖然強迫朝鮮上貢大量的糧食,但朝鮮北部多山也沒多少糧食,更南部的掌控力並不強。
派去催糧的人,經常被朝鮮南部的人襲擊,打完就往山裡麵一跑。
建奴也曾多次派兵,前去剿滅這幫人,但每次的結果都是收效甚微。
養活建奴全員就很難了,他們還有三萬多斷掌之人,這是無論如何都不敢不供養的。
土默特部是建奴的鐵杆盟友,被打殘還被斷掌後沒了生存能力,若是建奴敢不養著他們。
投靠建奴的蒙古各部,都會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誰知道下次被拋棄會不會是他們?
這更加劇了建奴的糧食短缺,本來黃台吉想擺脫糧食短缺,就在遼東大肆屯田種糧。
產量雖然極不穩定,多少還是能收獲一些的,隻不過種地的都是遼東的漢民。
都不被建奴當人,建奴從來都隻當遼東漢民,是專為他們種植糧食的畜力。
遼東地處高緯度地區,糧食每年僅能一熟不說,產量還隻有一石多點的量。
甚至,比大明小麥的產量還低,這麼低的糧食畝產,還占了建奴糧食的三成。
朝鮮提供了有兩成左右,晉商在青黃不接之時走私的糧食,差不多也占了一成左右。
這裡外裡還差了四成的糧食,它們原本是攻入大明劫掠,一次就能搶好幾年的糧食。
這下好了打又打不進來,晉商也被連根拔起了,糧食缺口瞬間就到了一半還多。
科爾沁與喀喇沁兩部,加大了牛羊等肉食的供給,才算勉強穩住了當前局麵。
可問題越來越嚴峻了,牛羊的出生速度遠趕不上,建奴消耗掉的速度。
種群正在逐漸縮小,長此以往的話會對牲畜種群,造成不可逆的持續性衰減。
向北找不糧食,向南打不進大明關內,隻能持續加大剝削朝鮮的力度。
隻有向西廣袤的漠南蒙古,那裡還有兩個大型部落,他們的牲畜種群可以搶他一波。
崇禎也在等黃台吉派兵來,他不介意給它們削減一批人口,畢竟它們的糧食確實不夠。
一切,都在有序的推進著,崇禎又回到了往常的工作模式。
到了崇禎十四年十二月中旬,禮部又開始準備新年大祭了,還有官員的俸祿也要結了。
這日,一個小太太監爭匆匆跑進東暖閣,在王承恩耳邊傳遞了一個消息。
王承恩聽後,心中的陰鬱一掃而空,步伐輕盈的走到禦桌右邊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