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蒼向崇禎描述了,關於生產中會遇到的難處,比如夏季需要硝石製冰。
用來給蠟進行冷卻,並預估了硝石的使用量,崇禎在心裡大致估算了一番。
按照現有的大明全境,那在冊的不到三千的硝戶,很難支撐起士兵訓練和大戰。
想要推平建奴,至少需要準備五百萬斤硝,就三千戶每年產硝僅百斤。
每年也就是三十萬斤,這光訓練所用的量都不夠,更彆說打打一場滅國級大戰了。
崇禎越算越感覺糊塗,朝廷對硝石這麼大的消耗,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麼多的硝?
不行,得去問問程國祥,他是戶部主官這事歸他管,他應該是知道些根源的。
撓撓後脖頸,崇禎尷尬的道:“這不是正好冬季嘛!你先用失蠟法做鋼製槍管先。”
“硝石不足的問題,待朕回去先商議商議,明年入夏前定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說罷,崇禎轉身往皇宮走去。因燧發槍研製成功的喜悅,都被衝淡了不少。
國內的敵人沒了,避免過度壓迫窮苦百姓,今年還在鬆錦之戰打成了平手。
想要徹底解決關外的建奴,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出現,每件事情都能讓人焦頭爛額!
一路回到東暖閣,崇禎凝重的轉頭對王承恩道:“宣程國祥來議政,單獨宣他來即可。”
沒一會,程國祥步履匆匆的趕了過來,進了東暖閣後還有些許氣喘。
崇禎對王承恩道:“王伴伴,快給程愛卿上杯參茶。”
又轉頭對程國祥道:“你走這麼急乾什麼?你自己的身體自己不清楚?”
“再跑出個好歹來,朕做的那個藥都救不了你,下次走慢些聽到沒?”
聽著皇帝暖心的話語,程國祥感激的拜倒道:“老臣,謝陛下掛懷!”
崇禎佯裝不悅的道:“平身吧!以後,沒外人之時彆動不動就跪,朕又不會怪罪於你。”
程國祥起身緩緩坐到椅子上,無論是動作還是坐姿,無處不體現著儒學的涵養。
其實,崇禎是不喜歡這樣的,他更希望大家都放鬆一些,但確實很難改變這些人的觀念。
待程國祥順過來氣後,崇禎才發問道:“程愛卿,你是否知曉在冊的硝戶有多少?”
“真實在籍的還保有多少,每年朝廷從這些硝戶的手上,大概能收到多少斤火硝?”
程國祥思索了好一陣,好似在腦海深處找尋記憶,半晌才想到了什麼眼神一亮。
起身拱手道:“稟陛下,戶部在冊硝戶是四萬餘戶,但實際在籍的僅兩千九百戶左右。”
“每戶每年繳硝一百斤,差不多是二十八萬斤左右,這個量還在逐年減少。”
這就讓崇禎很是疑惑了,不解道:“據朕年知二十八萬斤火硝,連日常訓練都不夠。”
“光遼東一年的消耗量,少說都在五十萬斤左右,朝廷是如何補這個窟窿的?”
程國祥低著頭避開崇禎目光,眼珠子則快速轉動著,顯然他在權衡是否要明說。
畢竟,這好像真的不是很好聽,搞不好陛下會龍顏震怒,旁邊又無人分擔陛下的怒火。
崇禎看程國祥這副樣子,稍微猜測一番就有了答案,隻是他還不是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