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戰馬育種之事,崇禎做了一係列調整後,轉身往西郊大營外走去。
曹變蛟跟在崇禎身邊,崇禎停住腳步轉頭道:“對了,今年萬壽節,帶兵來承天門。”
曹變蛟領命後,崇禎又去了烈士碑前廣場,就在承天門對麵長安街南側。
看著元宵節還在忙碌的匠人,崇禎滿意的點了點頭,讓王承恩將工部主事喚來。
不一會,在現場督工的工部主事,疾步走到崇禎麵前,叩首道:“陛下,聖躬金安!”
崇禎看著丈許高的烈士碑,問道:“平身,此碑還需多久能建好?莫要誤了朕的大事!”
工部主事站起身,拱手道:“陛下,臣核算過了工期,就算日夜不停趕工。”
“此碑也需到今年的年中,方才有可能完全建成,主要是陣亡將士名字雕刻耗時。”
崇禎抬步走向烈士碑須彌座,碑體高十丈加基座共十二丈,安放一塊題字的三丈碑麵。
哪怕隻建成一半,已能感覺到磅礴的氣勢,須彌座南北長二十丈,東西寬十六丈。
踏過碎石青磚堆放的工地,旁邊還有手工製作的加強型三合土,類似於粗製白水泥。
這玩意實在不好生產,彆說鋪路了光建這個碑,所用的白水泥就調動了上千人製備。
在蒸汽機做出來前,想將水泥路鋪滿全大明,那基本等於天方夜譚。
要想強行推進水泥路,光粉碎這一項浪費的人力畜力,就能讓大明農業陷入半停滯。
碑體之所以還不高,並不是建造不上去了,一塊塊青石板要雕刻滿名字後。
才能吊裝到碑體上,如今幾百工人在簡易帳篷裡,頂著嚴寒在青石板上雕刻著名字。
雖然也安排了碳火,但帳篷保溫還是不行,依然凍得人臉生疼。
雕完一個名字就要烤手,不然手凍麻木了會雕不好,稍不注意整塊石就廢了得重雕。
一塊石板密密麻麻上千名字,雕一塊石板一個工匠要半個月,崇禎看了工部派的匠人。
懂雕刻的基本都在此了,這些都是工部的住坐匠正式工),輪班匠則完全以銀代役。
崇禎蹲下身子,詢問一位正在烤手的匠人道:“工部給你們銀子嗎?每月做多久的工?”
王承恩提醒道:“陛下駕到,還不跪見!”
匠人正要下跪叩首,崇禎阻止道:“無妨,你照實說就行,繁文縟節耽誤工夫。”
那匠人烤好了手,低著頭拿起鑿子跟錘子,又叮叮當當雕起了名字。
邊雕邊道:“回皇上,草民是一等高級)匠人,每月需服役十天,可以支米一石。”
“但這邊需要趕工期,工部命令咱們不得休息,每月可支米一石鹽兩斤。”
崇禎細細算了一下,按照京師米價值三兩銀子,鹽能值一百八十文錢左右。
算起來好像還不錯的樣子,可問題是米價是災年通貨膨脹,才導致米價居高不下的。
正常年景的話,一石米最多一兩五錢銀子,一年下來算上食鹽差不多是二十兩。
二十兩銀子看著很多對吧?然而崇禎年間物價居高不下,約等於後世三四千塊錢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