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草料都要清洗,連曹變蛟都不能輕易接近,這六匹汗血馬連蹄鐵都沒釘過一塊。
像這種才兩歲多的二代戰馬,暫時是不能上戰場的,也就能牽出來閱個兵。
戰馬能上戰場最好到三四歲,好在第一批的也快到三歲了,再有幾個月就能衝鋒陷陣了。
這五百匹二代戰馬,都已經開始釘馬蹄鐵了,就是為了讓其適應這個過程。
五百匹戰馬的蹄鐵,在天街的青石板上磕出的聲音,是那般的清脆悅耳。
隨著鼓點緩緩前行,甲胄碰撞間摩擦的生響,讓周王、潞王都情緒高漲。
有這樣的五百具裝騎兵,建奴不派出五千騎都拿不下,當然重騎不可能拿來打陣地戰。
主要作用是破開陣行,後方輕騎再跟上收割,這才是重騎的正確使用方式。
為何隻有五百具裝騎兵呢?主要還是生產能力不足,半年了也就生產五百餘套。
索性湊個整數五百套,鐵甲年產能大概是三千套,但鋼甲的製作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每年一千餘套也就頂天了,主要難點是塑型太難,連打個線孔都需回火才能打穿。
鐵製甲胄打也冷軋也可以,一套具裝甲胄約三千塊甲片,整個洛陽及周邊的鐵匠。
大部分都在王莊灘做工,主要是工錢給的確實高,累點則完全不在考慮範圍內。
五百餘騎走過後,後麵跟著的七千五百騎,則與前方重裝騎兵不同。
戰馬沒有甲胄,騎士倒是穿了護住軀乾的鐵甲,護臂與腿部僅用皮甲包裹。
這是為了最大限度,減輕戰馬的負重增加速度,這屬於輕騎兵那一類。
隻不過,輕騎的裝備確很是奇怪,戰馬兩邊掛著兩把短銃及兩把弩,還有一把長柄馬刀。
上麵的士兵則手持馬槊,雙手端著斜指向前方地麵,之所以要用雙手端握。
主要是,馬槊不同於長槍類兵器,長度有丈二長4.1米)這麼長的長度需雙手持握。
不然由於重心的問題,單手拿起來會很吃力,拿都拿不穩更彆說衝擊敵陣了。
較長的兵器也能積蓄動能,一般的步兵舉著盾牌防守,可直接衝碎盾牌和對方甲胄。
後方這四千五百騎,震撼力完全不輸前方五百騎,主要是兵器實在太多了。
前方五百重騎,就隻有一把精鐵鍛造的馬槊,甚至未配備馬刀僅有把尺許長的匕首。
士兵走完在承天門前列隊站定,崇禎起身大聲道:“眾將士,辛苦啦!”
“朕接下來的話,你們且仔細聽著,父與子同在軍中的,父歸家。”
“兄弟同在軍中的,兄歸家。家中獨子的,亦出列歸家!”
崇禎此話一出,下麵軍陣傳來陣陣騷動,承天門城樓上也傳來不解的聲音。
朱常淓不解道:“陛下,臣不解!這些訓練好的士卒,為何要準他們歸家?”
崇禎笑道:“王叔,可知信陵君魏無忌?”這話,頓時讓朱常淓摸不著頭腦……
喜歡崇禎:世界秩序大明來定請大家收藏:()崇禎:世界秩序大明來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