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的京師,已有了些許暑氣。
但今日,這份燥熱卻,被另一種更熾烈的情緒所點燃!
一大早,京報的生活記錄官,便守在了德勝門,隨著惠民局改製。
這些人,也成了朝廷的吏員,雖暫時還未入品,但已經有了最低俸祿。
每人每月二兩銀子,並且他們的活動,不再受場地限製。
比如,這次迎接大軍凱旋,京營士將百姓等,攔在了街道兩側,而他們則不在限製內。
像德勝門前,禮部官員旁不遠,就站著兩名京報的人,他們負責此次采訪。
並將實時的言行,禮儀的規製等,如實寫到京報上,於次日同步北直隸發售。
“快看……來啦!來啦!”不知是誰先喊了一嗓子,整個街道瞬間沸騰起來。
遠處,一隊身披藍黑色甲胄的,具裝騎兵打頭,鐵蹄揚起的沙塵隨風起舞!
後方,是清一色的輕騎,從他們著裝上,還能看到戰鬥痕跡。
好些人的衣甲,都有少許的破裂,透過被割開的衣甲,可以看到下麵白色的紗布。
在具裝重騎的腰上,都掛著好幾個陶罐,被牛皮覆蓋著,繩索將牛皮捆紮了幾道。
京師的百姓對此都不陌生,以往每次大戰歸來,他們都能見到這樣的陶罐。
從來未用車載過,這些罐子裡都是,為大明抵禦外敵,戰死的漢家好兒郎!
氣氛由開始的熱烈,慢慢的變成沉默,禮部官員高聲道:“百姓禁聲,全體默哀!”
現場瞬間安靜了下來,連京報的生活記錄官,都垂下了手中圭筆,低頭默哀著。
街道兩旁的百姓,偶爾傳來陣陣輕泣,為凱旋蒙上了一抹哀思!
五百具裝騎兵走過,禮部官員又喊道:“恭送,大明英烈!鳴鞭炮。”
禮部準備了一路的鞭炮,百姓們也都紛紛買來鞭炮,點燃後劈啪聲不停炸響。
先頭部隊走過後,後麵是輕騎兵,將士們秉戈執銳,緊緊跟隨著軍旗。
神情冷峻並無歡呼,長久以來的訓練,遊離在生死間的戰鬥。
將他們的性格,磨煉的極為剛毅,哪怕這盛大的迎接,將士們神色都未曾有變。
京報的記錄官,大致數了一番尚有七千餘人,數完後還踮起腳跟,向隊伍後方看去。
以期能找到更多人,因為禮部官員曾說,整支隊伍出征時,全員有整一萬騎兵。
經過仔細搜索,隊伍後方除了幾千匹戰馬,並無著甲的大明將士。
這就意味著,這兩千餘人大概率戰死了,具裝騎兵過去時,未細數陶罐的數量。
這會總算回過味來,少的這些人便是戰死了,趕緊低頭在本子上,將其記錄下來。
“老天爺……快看啦!那得是多少羊啊!”人群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驚呼。
目之所及,仿佛是一片移動的,發出“咩咩”叫聲的白色海洋。
成千上萬頭羊,被軍士們驅趕著,如白色的洪流湧入街道,羊蹄踏起的塵土彌漫在空中。
上十萬頭羊是什麼概念?前隊已經快走到承天門,後隊還源源不斷地從德勝門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