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礦工人,每采炭五百斤五十文錢,折價約每百斤一分銀子。”
剛才晉商那人再度指向關鍵處,詢問道:“陛下,敢問京師柴薪,每百斤作價幾何?”
“普通百姓,用柴薪者占比幾成,用不起柴薪者是何緣由,是否因錢不夠或無柴可買?”
王承恩朝下看去,又轉頭看看崇禎,後者點頭表示沒有問題。
近幾年,隨著錦衣衛改製,與京師百姓越發親近,有何事隻要問便會說。
這些都是錦衣衛走訪調查,京師上萬戶百姓,方才得出的結果,這才送到崇禎案頭。
王承恩接著道:“受大旱影響,京師柴薪每百斤,從一錢銀子漲至一錢六分銀子。”
“京師百姓,用柴薪者占比不足三成,四成因收入不足無力支撐,兩成為采買不到。”
“剩下一成多點,使用更昂貴的木炭取?,日常除做飯外不使用柴薪。”
這年頭,富戶會在冬季囤積柴薪,市麵上隻要有賣的,看見便會收入府中。
這名晉商,從懷中掏出紙筆,當場席地而坐核算起來,等了半晌後這才整理好。
叩首道:“陛下,草民已經核算清楚,需將石炭最終售價,定為百斤一錢五分銀以內。”
“方才能滿足,各地百姓冬季取暖使用,草民計算過了,每戶冬季需石炭一千五百斤。”
“算上價格波動,折銀約需二兩五錢銀子,這僅是粗略估算。草民,彙報完畢!”
崇禎含笑著點頭道:“不錯,不愧是做生意的,稍作計算便能得出結果。”
“朕有一法,八百斤石炭加兩百斤黃泥,將石炭和水攪拌均勻,製成蜂窩狀能更省炭。”
“燃燒更穩定更持久,每戶冬季僅需千斤內,即可解決取暖做飯,能進一步控製成本。”
徽商中一人舉手,獲準後叩首道:“陛下,草民僅對運輸成本,這一項不甚理解。”
“若運輸成本下不來,朝廷即便強定最終售價,也會因無利可圖而無人問津!”
崇禎含笑指著這名徽商道:“諸位愛卿,你們且好生學習一番,看看商人如何經商。”
“可將之代入朝政管理中,這些對諸位愛卿工作,也是極大的助力,明白嗎?”
又轉頭對徽商道:“沒錯,你這個問題才是根本,若不解決運力,始終無法壓縮成本。”
“漕運總督史可法何在?你來說說如何降低運力低下,與運輸成本過高的問題。”
“有何想講的皆可放心講,朕絕不因言治罪,任何言官不得隨意彈劾,聽明白了嗎?”
崇禎這句話,是在安史可法之心,也是在警告那些科道言官,還有都察院禦史等。
史可法幾日前,崇禎就曾召見過他,並跟他闡述了石炭的便利,要其朝會上講出來。
史可法這會雖涉足軍事,但還是個正兒八經的文官,他心裡其實並不想作假。
奈何崇禎強令,要求其必須講出來,若不然便找他麻煩,削官罷職亦有可能。
一通威脅加畫餅,這才勉強同意按崇禎意思,由他之口轉達出來……
喜歡崇禎:世界秩序大明來定請大家收藏:()崇禎:世界秩序大明來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