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使節來京,僅停留了兩日,便匆匆啟程回去了。
而昨日朝堂上的一幕,被駐朝會記錄官,完整的記錄下來,並發表在了京報上。
特彆是崇禎提出的七大條件,件件都使京師百姓大受振奮,多少年啦!?
咱華夏又出了位,聖明賢德的鐵血君主,對內他懲治貪官愛護百姓,對外則鋒芒畢露!
今日五萬份《京報》,沒一會便被搶購一空,京師的茶館酒肆熱鬨非凡。
甚至還有百姓,買回了份《京報》供起來,這代表如今的大明,已徹底扭轉了局勢。
百姓的淳樸皆見於細微,雖然崇禎朝會上,頂盔貫甲一副立馬,就要進攻建奴的架勢。
其實,隻有崇禎自己清楚,凡涉戰爭皆不能兒戲,要麼不打要條便要直接按死!
建奴剩餘的使團,頂風灌雪的走了四日,好不容易趕到山海關,鎮守在此的祖大壽。
直接拒絕了建奴使團,由山海關出關的請求,理由是此乃國之重地,他人不得入內。
其實,早在建奴使節動身前,崇禎便已派人傳旨,要求任何人不得從此過。
建奴使節中一人,站在關下的風雪中,高聲詢問道:“那請問將軍,我們從何處出關?”
祖大壽示意親兵喊話道:“你往西邊走走,此關未接聖命,可不敢擅自開關放行!”
沿著長城一線西行,看到關卡就上前詢問,皆表示未接聖命不得開關。
直到問到喜峰口,此關守將唐通得知,露出一抹邪笑道:“兄弟,下去準備吧!”
唐通登上城關,到了南門邊的女牆上,撐著牆道:“關下何人?因何事而來?”
建奴使者通報完,唐通喊話道:“可以,本將已收到聖命,允許你們從此出關。”
“但,聖旨告知本將,陛下的傳國玉璽丟失,任何出關之人都需收身!”
“若不配合的話,你們也不能從此出關,可聽明白了?”
建奴使節怒而高聲道:“我們是使臣,有大清皇帝的敕chi)書,你們何故刁難?”
言罷,建奴使節暗恨,呸!還傳國玉璽丟失?吹牛真不打草稿嗎?
建奴哪知道,崇禎不僅得了到傳國玉璽,還是在一年前便己得到,《京報》都有報道。
喜峰口關隘南門,響起了沉重的吱吖聲,兩扇大門被緩緩打開。
從喜峰口中衝出一隊騎兵,為首之人正是唐通,兩列的騎兵手持火繩槍。
那緩慢燃燒的火繩,還有點點青煙隨風飄散,建奴使團絲毫不懷疑,槍中是否有鉛彈。
唐通高聲道:“下馬,人員緩緩上前,馬留在原地勿動,本將奉聖諭搜查攜帶的包裹。”
形勢比人強,幾人隻得心有怒意的,跳下戰馬舉著手,緩緩朝喜峰口關隘中走去。
到此時建奴哪裡不知,他們這是被崇禎擺了一道,一路上驛站不讓他們用。
戰馬得不到補給,帶的大豆也快吃完了,如今又被勒令搜身,又隻允許他們走喜峰口。
這正是黃台吉第一次,破關進入大明的關隘。此行的種種,就是明擺著耍他們。
待人進去後,唐通命人牽著十餘匹戰馬,往另一處側門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