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崇禎正在東暖閣,與內閣三人和程國祥議政。
突然一聲焦急的呼喊,打斷了東暖閣的談話,太監在外喊道:“陛下,六百裡加急!”
崇禎內心滿是疑惑,難不成哪個部落叛亂了?想歸想還是立即喚人進來了。
太監攙扶著一名滿臉疲憊,身著製式皮甲的軍士進來,來人甚至連行禮的力氣都沒了。
用極為虛弱的聲音道:“陛下,山……山西,連下十餘日暴雨,孫……孫大人想請旨。”
喘了口氣接著道:“孫大人請調兵聖旨,好帶兵巡視黃河沿線,以防決口釀成災禍!”
崇禎點點頭道:“朕已知曉,你先下去休息吧!回程送旨之事,朕自動安排!”
言罷,轉頭吩咐王承恩道:“王伴伴,去把輿圖掛起來,朕要看。”
又吩咐程國祥道:“程愛情,太倉可還有糧食?朕需要抽調十萬石,土豆等都可以的。”
程國祥凝重的點點頭,起身道:“陛下,臣這便去安排!”言罷,匆匆便出去了。
崇禎起身,走到掛好的輿圖前,王承恩示意另外三人,可以先下去了。
仔細的沿著輿圖上,黃河的走向查看,以及各處的支流等,都結合地理研究了一遍。
最終崇禎將目光,鎖定在山西平陽府,蒲州下轄的河津縣。
此地,正是黃河出呂梁山脈後,由急流改為了緩灘。緩灘在這個時期,反而更危險!
在呂梁山脈裡,黃河一直沿河穀前行,兩側皆有巨石流速極快,泥沙很難淤積。
而水流變緩隻是相對,這樣泥沙經年累月的淤積,漸漸的抬高了河床。
這個時期,可沒有大型挖掘機用,隻能靠參與徭役的百姓,肩挑手扛挖些淤泥。
數十萬流民,儘皆投在洛陽至河津段,彆看人員好像很多,分散後也沒有多少了。
光這個治河工程,戶部每年都投入,近兩百餘萬兩銀子,效果有一點但也不多。
何況才挖五年多,即使冬季枯水期,黃河中間依然會有水,隻能挖露天的河底淤泥。
連後世,治理黃河都用了幾十年,這五年時間還靠純人工,能讓下遊不決口就很好了。
既然有了決斷,崇禎轉身就往宮外走去,王承恩邁著小碎步,緊緊跟在崇禎身邊。
崇禎邊走邊吩咐道:“王伴伴,派人去給孫傳庭傳旨,允許他帶兵來河津縣。”
“告訴他多備麻袋,不夠就去各城征調,一應糧店皆需配合,多攜帶充氣的豬尿泡。”
“並讓各地惠民局,往平陽府汾河一帶,運送糧食等物資,要快!六百裡加急送出去。”
王承恩走一半停下來,疑惑道:“皇爺,您這急衝衝的,是要去哪裡嗎?”
崇禎臉色一垮道:“快去傳旨,朕稍後便起程去河津縣。對啦!讓方正化儘快備馬。”
走半道上,崇禎想起來還穿著龍袍,又返回東暖閣中,吩咐宮女給其換上便裝。
出了午門後,方正化早已在此候著了,崇禎利索的跨上戰馬,接過馬鞭便衝了出去。
方正化、李若璉等百餘號人,則緊緊的跟在崇禎身後,也加速衝了出去。
一路披星戴月的趕路,行至真定府獲鹿縣石家莊鹿泉區),由此進入井陘官道。
這是朝廷修的一條,連通北直隸真定府,與山西太原府之間,一條橫跨太行山的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