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照遁入洛水,如一滴墨跡消散在浩蕩江流中。狄仁傑立在岸邊,寒風卷著細雪撲打在臉上,刺骨的涼意卻不及心中寒意半分。
“大人,下遊十裡內都已設卡,他逃不出去。”李元芳回稟,眉宇間帶著幾分不甘。
狄仁傑緩緩搖頭:“他既敢在此時現身,必有萬全準備。傳令各關卡,重點搜查運柴船、糞船這些最不起眼的船隻。”
如燕不解:“叔父為何特彆留意這些船隻?”
“你們可記得李重照躍入水中時的動作?”狄仁傑目光深遠,“他右手在腰間按了一下,那是水靠的暗扣。一個常年修道之人,為何會隨身穿著水靠?”
張環恍然大悟:“他早就計劃好要水路脫身!”
狄仁傑頷首:“更讓我在意的是李守禮的突然反水。他口口聲聲效忠相王,但你們可注意到他說話時的眼神?”
李元芳回憶道:“他說話時一直盯著水麵,似乎在等待什麼。”
“是在等待信號。”狄仁傑道,“我懷疑,李守禮和李重照根本就是在演雙簧,為的是讓我們相信北鬥會已經分裂。”
武則天在旁聽得鳳目含霜:“好個聲東擊西!懷英,依你之見,他們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狄仁傑從袖中取出那半片燒焦的絹布:“陛下請看,這北極定位四字,墨色深淺不一,顯然是分兩次書寫。第一次寫的是,後來才加上的。”
他迎著眾人疑惑的目光繼續道:“這說明他們的計劃有變。最初的計劃可能隻是等待北極星現身,但現在...”
“現在他們要主動定位北極星!”如燕脫口而出。
“不錯。”狄仁傑神色凝重,“而這北極星,恐怕不是指某個人,而是指一個地點。”
他轉向武則天:“陛下,臣請立即搜查太史局。”
太史局觀星台上,積雪已被夜風刮淨。監正袁客師——袁天罡的侄孫,正帶著屬下整理被大火焚毀的檔案。
見到狄仁傑,這位年過花甲的老臣顫巍巍地行禮:“狄公,下官正在清點損失...”
“袁監正,”狄仁傑單刀直入,“太史局可有什麼地方,能夠精準觀測北極星方位?”
袁客師一怔:“觀星台就可以啊...”
“不,”狄仁傑搖頭,“我要的是能夠長期、穩定觀測北極星,且不被人察覺的地方。”
袁客師沉思片刻:“倒是有這麼一處...靈台。”
靈台是前朝修建的觀星台,位於邙山南麓,因年久失修早已廢棄。但那裡地勢高峻,視野開闊,確實是觀星的絕佳所在。
“立即去靈台!”狄仁傑下令。
就在眾人準備出發時,一個太史局生員匆匆跑來:“監正,在整理廢墟時發現了這個!”
那是一個銅製的星盤,與尋常星盤不同,上麵密密麻麻刻著各種符號,中心處鑲嵌著一塊罕見的隕鐵。
袁客師接過星盤細看,突然臉色大變:“這...這是‘北極定星盤’!傳說中能夠推演天命的神器!”
狄仁傑接過星盤,隻見隕鐵上隱隱有流光轉動,仿佛活物:“這星盤從何而來?”
生員回道:“是在李守禮常坐的那個位置下麵發現的。”
狄仁傑手指輕撫星盤邊緣,忽然在某個凹陷處停住。那裡刻著一個極小的“賢”字。
“章懷太子...”他喃喃道,“果然是他留下的。”
突然,星盤中心的隕鐵發出幽幽藍光,指針自動轉動,最終指向西北方向——正是靈台所在!
“他們在靈台!”狄仁傑厲聲道,“元芳,你帶人速去靈台!如燕,你去調集金吾衛封鎖邙山所有道路!”
靈台廢墟在月光下如同巨獸的骨架。狄仁傑帶著眾人趕到時,台上空無一人,隻有寒風吹過殘破石柱的嗚咽聲。
“大人,這裡有人來過。”李元芳在台階上發現半個模糊的腳印。
狄仁傑卻在觀察那些石柱的排列。這些石柱看似雜亂無章,但若從特定角度看去,正好組成北鬥七星的形狀。
“不對...”他忽然道,“這不是靈台。”
袁客師疑惑:“狄公何出此言?這裡確是靈台無疑啊。”
“我說的不是地點不對,而是這些石柱的方位不對。”狄仁傑指著石柱,“你們看,鬥柄指向東南,但現在的北鬥七星應該指向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