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訓練場上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針對燕京國安的戰術演練,占據了絕大部分時間。
費萊尼與克雷桑成為了戰術的核心,他們在前點的頭球擺渡和支點作用被反複強調。
劉彬彬和孫國文化作兩把邊路尖刀,不斷演練著邊路高速突擊和內切射門。
莫伊塞斯和李源一則被要求在中場區域進行更頻繁的穿插跑動,尋找空檔,串聯進攻。
防守端,赫偉重點強調了中場和邊後衛的快速退防和協防保護。
王大雷在門前聲嘶力竭地指揮著防線,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訓練強度和對抗性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球員們咬緊牙關,沒有人抱怨。
他們都清楚,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比賽。
不隻是為了三分,更是為了球隊的尊嚴,為了球迷的期待,為了證明自己。
京魯大戰。
這個詞彙本身,就足以讓每一個泰山隊球員心頭緊繃。
它不僅僅是一場聯賽,更是中超的“國家德比”,無數恩怨情仇的交織,曆史與榮耀的碰撞。
林昊每天都泡在訓練場邊,拿著平板電腦,記錄著每一個球員的數據變化,分析著戰術演練的效果,隨時與赫偉和其他教練溝通調整。
他能感覺到,赫偉的態度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從最初的審視和保留,到現在的信任和采納,老帥開始真正將他視為教練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訓練之餘,林昊也沒有放鬆對燕京國安的研究。
他反複觀看國安的比賽錄像,分析他們的進攻套路和防守漏洞,甚至細致到每一名球員的習慣動作和跑動線路。
係統提供的戰術學習模塊,成為了他最強大的武器。
他如饑似渴地吸收著各種破解高位逼搶、限製核心球員的戰術理論和實戰案例,腦海中的戰術圖景越來越清晰,對抗國安的方案也越來越完善。
時間在緊張的備戰中飛速流逝。
轉眼,就到了比賽日前夕。
濟南站內,泰山隊全隊整裝待發,準備前往燕京。
候車室裡,熙熙攘攘,球迷們自發前來送行,拉起了橫幅,高喊著口號。
“泰山隊加油!工體拿下!”
“京魯德比,必須血拚!”
“戰鬥!為了山東!”
球員們紛紛向球迷揮手致意,回應著他們的熱情。
赫偉走在隊伍最前麵,神情肅穆,但眼神中燃燒著一絲火焰。
林昊跟在他身後,手裡拿著平板電腦,步伐沉穩。
他知道,真正的考驗,即將在工體上演。
那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戰爭。
一場關乎榮譽、尊嚴和未來的戰爭。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空氣中彌漫的緊張和期待,心中默默對自己說。
“這一戰,必須拿下。”
中超第四輪如約而至。
下午四點,燕京工人體育場外,已經人山人海,如同節日的廟會。
大巴車窗外,是密密麻麻的人群,綠色的旗幟連成森林,震耳欲聾的歌聲和口號穿透玻璃,直擊耳膜。
“國安國安,燕京國安!”
“我們是冠軍!”
那種撲麵而來的壓迫感,讓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將,也不由得深吸一口氣。
林昊坐在車裡,看著窗外狂熱的人群,心中震撼。
他曾作為球員來到工體踢過球,知道這裡的氛圍。
但作為教練來到這裡,感受又完全不同。
這不僅僅是球員的戰場,也是教練組的博弈。
如何在這種極致的壓力下,保持頭腦清醒,執行好教練組擬定的戰術?
這需要強大的意誌力。
工體魔鬼主場,果然名不虛傳。
更衣室裡,氣氛同樣緊繃。賽前的新聞發布會,赫偉再次引用了前任主教練李指導的名言:
“和國安踢你不拚不就丟人了嗎。”
為這場焦點戰又添了一把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