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假期如同投入湖麵的石子,隻留下些微漣漪便迅速消散。
球隊重新集結在廣東的訓練基地。
空氣濕熱,粘稠地包裹著每一個人,訓練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緊貼在皮膚上,帶來一種沉悶的不適感。
球場上空的雲層很厚,陽光費力地穿透下來,將草皮映照得有些失真。
泰山隊前四輪聯賽僅取得1勝2平1負的戰績,積5分,排在聯賽積分榜第九位。
這個成績,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賽前,有太多人看好山東泰山作為本賽季的爭冠球隊,可就目前來看...情況似乎與預想中大相徑庭。
網絡上的球迷論壇和社交媒體早已炸開了鍋。
“搞什麼啊?四輪才贏一場,這還是要去爭冠的隊伍?”
“打平國安也就算了,那麼明顯的一個點球裁判都不判,但之前那場平局是怎麼回事?打的可是南通支雲!我們本應該拿三分的!進攻便秘,防守漏風!”
“赫偉是不是沒招了?感覺場上踢得亂七八糟,沒章法。”
“下一場打梅州,客場,再拿不下三分,真說不過去了吧?”
“梅州可不好踢,主場龍,去年差點掀翻我們,彆輕敵!”
“必須拿下!三分!三分!三分!”
各種聲音嘈雜紛亂,質疑、焦慮、期待、怒火,交織在一起,無形的壓力透過屏幕傳遞過來。
教練組自然也感受到了這份沉重的壓力。
訓練場邊,林昊拿著平板電腦,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數據和比賽錄像片段,眉頭微鎖。
係統對梅州客家的分析報告已經生成,遠比簡單的球探報告更為詳儘。
梅州客家常用陣型是4231,但在防守時會迅速回收,形成極具韌性的451甚至541低位防守體係。
他們的核心打法非常明確:穩固防守,伺機反擊。
進攻端,主要依賴兩翼的速度,特彆是左邊鋒羅德裡戈·恩裡克。
這位巴西外援速度快,腳下頻率快,是上賽季的過人王。擅長在左路拿球後強行內切,或者與隊友做撞牆配合後下底傳中,是球隊反擊中最銳利的箭頭。
中鋒位置上的洛布紮尼澤,來自格魯吉亞的1米94大中鋒,身高體壯,是典型的橋頭堡類的球員。
他的支點作用非常明顯,尤其擅長爭搶第一落點,為後插上的隊友創造機會。
不過,他的機動性沒有那麼靈活,而且作為新加盟的外援,和球隊的融合還是一個問題。
中場方麵,塞爾維亞外援科索維奇是絕對的組織核心。
他的傳球視野開闊,節奏感好,長短傳精準,是梅州由守轉攻的關鍵樞紐。
後腰位置上的史亮跑動積極,覆蓋範圍大,主要負責掃蕩攔截。
防線上,中衛組合廖均健和杜加利奇經驗豐富,正麵防守能力尚可,但轉身速度偏慢,懼怕速度型前鋒的衝擊和身後球。
兩個邊後衛陳哲超和茹子楠助攻欲望強烈,經常前插,這使得他們身後會留下不小的空當,是泰山隊可以重點利用的區域。
“梅州的戰術紀律性很強。”
林昊指著平板上的陣型圖,對赫偉低聲說道。
“他們的低位防守落位很快,中場和後衛線的距離保持得很好,壓縮了肋部空間。”
“反擊主要找羅德裡戈這個點。羅德裡戈的速度是我們邊後衛需要重點注意的,洛布紮尼澤的頭球和支點作用,也需要中後衛限製。”
“科索維奇這一點,必須要有專人盯防,限製他的出球。”
“他們的弱點在於由守轉攻的瞬間,中場球員有時會失誤,以及兩個邊後衛前插後的空檔。”
林昊的分析細致入微,指出了對手的優劣和關鍵節點。
赫偉一邊聽,一邊點頭,神色凝重。
他深知客場挑戰梅州的不易。
訓練課間休息,教練組成員聚在一起,討論著下一場比賽的排兵布陣。
赫偉剛提出初步的設想,助理教練王哲就迫不及待地開口了。
王哲是球隊的老資格,帶過梯隊,也跟過幾任主帥,資曆擺在那裡。
“赫導,我看打梅州這種隊,沒必要上全主力吧?”
王哲的語氣帶著一種習以為常的輕慢,目光掃過林昊手中的平板,嘴角帶著一絲不以為然。
“聯賽剛開始我們就麵臨著5連客的賽程,接著還有足協杯,下半年還有亞冠,得考慮輪換的問題,讓主力球員歇歇。”
“像費萊尼、克雷桑,讓他們替補席待命就行了,甚至可以不用進大名單,給年輕球員一些機會嘛。”
他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