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後,航海體育場。
足協杯四分之一決賽的終場哨音在鄭州的夜空下響起,記分牌上的“13”格外醒目。
泰山隊的球員們沒有過多的慶祝,隻是平靜地走到客隊球迷看台下,鼓掌致謝。
對於這支早已將足協杯冠軍拿到手軟的球隊而言,晉級半決賽,更像是一項按部就班完成的任務。
回濟南的大巴上,氣氛輕鬆。
陳蒲又在和謝文能吹噓自己那次險些造成烏龍的“關鍵防守”,引來後排隊友們的一片哄笑。
林昊坐在前排,沒有參與年輕人的打鬨,隻是透過車窗,看著窗外飛速倒退的燈火。
勝利,已經成了習慣。但林昊的腦子裡,卻盤旋著另一件事。
又一個國際比賽日接踵而至。
一份國家隊征召名單,幾乎抽走了泰山隊的半條中軸線。
王大雷、高準翼、劉洋、費南多、李源一、謝文能,六名大將,將奔赴國家隊,備戰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
球隊再次變得殘缺不全。
往常,這是林昊最頭疼的時候。但這一次,他卻有了新的打算。
國家隊集訓的第三天,林昊沒有像往常一樣,守在一線隊空蕩蕩的訓練基地裡,對著幾個預備隊提拔上來湊數的球員發愁。
他換上了一身樸素的運動服,獨自一人,開車來到了泰山b隊的訓練場。
隔著老遠的鐵絲網,他便聽到了裡麵傳來的,韓鵬那標誌性的大嗓門。
“跑!都他媽是死人嗎!球都到腳下了還不知道往前跑!”
“看什麼看!球門在那邊!你往自家替補席上傳給誰?給你爹?”
b隊的訓練場,和一線隊那修剪得如同地毯般的草坪截然不同。
這裡的草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黃土,場邊的設施也顯得有些陳舊。
但場上的氣氛,卻帶著一種野蠻生長的旺盛生命力。
一群十六七歲的少年,正在進行一場高強度的分組對抗。
他們的技術遠談不上細膩,配合也時有失誤,但每個人都在拚命地奔跑,每一次身體接觸都毫不退讓。
韓鵬穿著一件藍色訓練衫,脖子上掛著哨子,在場邊來回踱步。
林昊沒有進去,就這麼靠在場邊的鐵絲網上,安靜地看著。
他的目光,很快被幾個身影吸引。
一個身高極為突出的中鋒,在禁區裡像個鶴立雞群的電線杆子。
一次角球進攻,他幾乎是在原地站著,就把兩個比他矮一頭的後衛死死卡在身後,然後用一個談不上任何技巧,純粹是靠高度的頭球,把球砸向了球門。
“那小子叫彭逸翔,一米九七。”韓鵬不知什麼時候走了過來,遞給林昊一瓶礦泉水,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彆看他人高馬大的,但並不笨。”
“是塊璞玉。”林昊擰開瓶蓋,喝了一口,“得好好雕琢,彆讓他光學頭球,腳下的活兒不能丟。”
“放心,我天天晚上給他加練帶球繞杆,練得他現在看見標誌桶都想吐。”韓鵬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林昊的視線又轉向了後防線。
兩個中後衛的搭檔很有意思。一個叫彭嘯,另一個叫史鬆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