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雲棲村,老槐樹的葉子染上金黃,非遺工坊的竹篾清香混著陶土的濕潤氣息,彌漫在清晨的薄霧裡。而此時,文娛行業的目光卻都聚焦在一則重磅消息上——“國家文娛終身成就獎”提名公示發布,陸硯辭的名字赫然在列,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最年輕的提名者。
“國家文娛終身成就獎”是國內文娛行業的最高榮譽,往屆獲獎者皆是深耕行業數十年、德高望重的前輩藝術家與產業泰鬥,代表著官方與業界對個人畢生貢獻的終極認可。消息一出,業內瞬間沸騰:媒體紛紛提前撰寫祝賀通稿,標題不乏“最年輕終身成就獎得主”“行業轉型領軍者實至名歸”;同行們的祝福短信、電話絡繹不絕,不少人感慨“陸導用短短幾年,走完了彆人幾十年的路,這份榮譽當之無愧”;網友們也在社交平台刷屏,“雲棲改變了行業,陸導配得上所有榮譽”的留言占據熱評。
提名公示後的第三天,正當所有人都期待著最終揭曉時,雲棲文創官方微博突然發布了一封手寫的婉拒信。信箋是雲棲村竹纖維混紡紙,字跡是陸硯辭標誌性的毛筆手寫體,筆畫遒勁卻不失溫潤,開頭沒有華麗的客套,隻有一句發自肺腑的感念:“敬愛的評審委員會、各位業界同仁:收到‘國家文娛終身成就獎’的提名,我內心滿是惶恐與感激。這份認可太過沉重,重到我深知自己尚未有資格承載。”
信中,陸硯辭沒有回避榮譽的分量,卻更坦誠地剖白了自己的初心與未竟之事:
“我常常想起三年前,我們在草原拍攝《俠影篇》時的場景——幾十人的團隊,頂著暴雪搭建蒙古包,為了一個鏡頭等三天晨光,那時的我們,隻想拍出一部不辜負觀眾的作品,從未想過會獲得如此高的認可。如今,《星塵歸途》還在拍攝中,異星基地的戲份剛完成一半,太極能量核心的特效還在打磨,黃博飾演的‘東方’還有幾場關鍵戲尚未拍攝,這部承載著東方科幻夢想的作品,還像繈褓中的嬰兒,需要我們傾儘心力去嗬護、去完善,它還未綻放,我怎能停下腳步?”
“再看那些等待被發掘的新人——現實題材大賽中,有位農民作者的《田埂上的歌聲》還在修改劇本,需要我們提供專業指導;高校裡,一群學影視的學生正在創作非遺主題短片,需要我們搭建展示平台;雲棲村小的孩子們,用竹編編出的‘外星故事’,還等著被改編成動畫短片。行業的未來在新人,我能做的,是為他們鋪路、為他們站台,而不是躺在榮譽上休息。”
“更重要的是,東方文化的傳播之路,才剛剛啟程。《俠影篇》的海外發行還在推進,不少外國觀眾對宋代竹編、武術文化的了解才剛剛開始;‘非遺ip開發計劃’隻覆蓋了竹編、陶藝等少數技藝,還有刺繡、木雕、剪紙等無數非遺等著被挖掘、被轉化;虛擬偶像青溪的海外版教程還在籌備,我們想讓更多人聽到東方手藝的聲音,看到東方美學的魅力。這些事,一件都還沒做完,我怎敢稱‘終身成就’?”
信的結尾,他寫下了一段讓無數人動容的話:“這份‘終身成就’,理應授予那些將一生奉獻給行業、功成身退的前輩們——他們在浮躁的年代堅守創作,在艱難的歲月培育新人,他們的付出才配得上‘終身’二字。而我,今年不過三十餘歲,腳下的路還很長:要拍更多優質的作品,要扶更多有潛力的新人,要把更多東方故事傳向世界。我還在路上,還在探索,還在成長,這份榮譽,我想暫時婉拒。等將來,當我真正為行業、為文化做了足夠多的事,當我能坦然回望來路、無愧於心時,或許才敢接過這份沉甸甸的認可。”
婉拒信發布後,全網瞬間陷入沉靜,隨即爆發出更強烈的敬意。社交平台上,陸硯辭婉拒終身成就獎的話題迅速登頂熱搜,閱讀量突破30億,留言區滿是感動與敬佩:
“這才是真正的格局!彆人追著榮譽跑,他卻推著榮譽走,眼裡隻有未完成的事,太清醒了!”
“想起他說‘真誠創作’,現在才明白,他的真誠不僅在作品裡,更在做人裡——不貪名、不圖利,隻想著把事做好。”
“三十多歲就能有這樣的清醒,難怪能改變行業!他不是為了榮譽做事,是為了熱愛、為了責任,這才是真正的行業領軍者。”
“信裡提到的農民作者、村小孩子,說明他心裡一直裝著普通人,裝著未完成的事,這樣的人,值得所有人尊重。”
業界的反應更是震撼。往屆終身成就獎得主、老藝術家秦先生公開表示:“陸硯辭的婉拒,讓我看到了行業的希望。年輕一代不貪慕虛榮,隻專注於創作與傳承,這份清醒與格局,比任何榮譽都珍貴。”“中國文娛創新聯盟”的不少成員單位自發轉發婉拒信,配文:“以陸導為榜樣,深耕內容,不忘初心。”評審委員會也發布聲明,對陸硯辭的婉拒表示理解與敬佩,稱“這份清醒與堅守,更印證了他的領軍者素養”。
此時的陸硯辭,正坐在雲棲村的曬穀場,和張師傅一起給孩子們的竹編作品做收尾。陽光透過老槐樹的枝葉,落在他手寫的婉拒信複印件上,紙頁上的字跡被曬得微微泛黃,卻透著擲地有聲的堅定。張師傅拿著竹編刀,輕輕敲了敲他的手背:“你做得對,咱手藝人講究‘活到老,學到老’,你們做文化的,也該‘做到老,守到老’,榮譽是身外之物,把事做好才是根本。”
陸硯辭笑著點頭,接過一個孩子遞來的迷你竹編飛船,指尖摩挲著粗糙的竹篾紋路:“是啊,路還長著呢。”他抬頭望向遠處的非遺工坊,那裡陳曦正在指導新人做陶塑,王珂在和編劇討論《田埂上的歌聲》的劇本,李岩剛從航天城拍完戲趕回來,風塵仆仆卻眼裡有光——這就是他心中“在路上”的模樣:有未完成的夢,有要守護的人,有要傳承的文化,有永遠不敢停下的腳步。
這份婉拒,不是故作清高的姿態,而是清醒自知的格局;不是對榮譽的漠視,而是對初心的堅守。它讓業界看到,真正的領軍者,從來不是靠榮譽堆砌而成,而是靠一顆永遠“在路上”的赤誠之心,靠一份永遠“未完成”的責任與熱愛,在行業的道路上,堅定地、踏實地走下去。
喜歡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請大家收藏:()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