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文創中心的多功能廳內,燈火璀璨,氣氛熱烈到了頂點。作為業內備受矚目的首屆“雲棲文學杯”網文大賽決賽現場,這裡彙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作者、文學評論家、影視行業大咖以及媒體記者。舞台背景板上,“文字生花,光影築夢”八個大字熠熠生輝,既呼應著文學的純粹,也預示著影視的延伸,將整場活動的核心主題展現得淋漓儘致。
經過三個月的初賽、複賽層層篩選,從數千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三部佳作,終於迎來了最終的榮耀時刻。當主持人用激昂的聲音依次念出獲獎名單時,現場的目光紛紛聚焦在獲獎者席位上——金獎由林曉的《非遺匠人》斬獲,銀獎歸屬王芳的《鄉村教師2》,張強的《老街書店》則拿下銅獎。
三位獲獎者依次走上舞台,臉上滿是激動與忐忑。林曉是位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作者,穿著簡單的棉麻襯衫,手裡緊緊攥著稿子;王芳是基層鄉村教師,眼角帶著些許細紋,笑容質樸而堅定;張強則是一位退休乾部,鬢角已有些斑白,卻難掩眼中的光彩。他們的作品沒有宏大的奇幻設定,也沒有跌宕起伏的狗血劇情,卻都紮根於最真實的生活,字裡行間滿是煙火氣與真摯情感。
《非遺匠人》以林曉的父親——一位堅守數十年的竹編非遺匠人為原型,細膩描繪了竹編工藝的每一個細節,從選材、破竹、編織到成品,再到匠人麵對現代工藝衝擊時的堅守與創新,字裡行間流淌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對親情的眷戀;《鄉村教師2》是王芳基於自身教學經曆創作的續篇,延續了第一部對鄉村教育現狀的關注,聚焦年輕教師紮根鄉村、守護孩子夢想的故事,真實刻畫了鄉村教育的困境與希望;《老街書店》則講述了一間瀕臨倒閉的老街書店,在店主的堅守與鄰裡的幫扶下,成為社區精神家園的故事,充滿了溫情與人文關懷。
頒獎環節進入高潮,當三位獲獎者接過沉甸甸的獎杯,台下響起持久而熱烈的掌聲。就在此時,陸硯辭身著簡約正裝,緩步走上舞台,現場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屏息期待著他接下來的發言——此前便有傳聞,雲棲文創將為獲獎作品提供重磅扶持,此刻正是謎底揭曉的時刻。
“文學是影視的源頭活水,而好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見。”陸硯辭的聲音溫和卻極具穿透力,通過音響傳遍整個大廳。他抬手示意身後的大屏幕,上麵隨即出現“文學影視聯動計劃”的醒目字樣。“今天,我們正式啟動這項計劃,讓這三部紮根生活的優秀作品,通過影視的方式,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話音落下,大屏幕上開始逐一展示聯動細節。首先是金獎作品《非遺匠人》,將被改編為20集動畫連續劇。“動畫的形式,能更直觀地展現竹編工藝的細膩與精美。”陸硯辭解釋道,為了確保工藝的真實性,製作組將邀請林曉的父親——那位資深竹編匠人擔任全程工藝顧問,從竹材的選擇標準到編織的針法技巧,都將進行最精準的還原。同時,動畫還將融入傳統水墨風格,讓畫麵既具現代美感,又不失傳統文化的韻味。
緊接著,銀獎《鄉村教師2》將被拍攝為紀實風格短劇。“我們不會刻意美化,也不會過度煽情,而是以最真實的鏡頭,記錄鄉村教師的日常與堅守。”陸硯辭表示,短劇將采用實景拍攝,部分場景將在王芳所在的鄉村學校取景,甚至會邀請當地的學生、村民參與客串,最大程度還原故事的真實性與代入感。
而銅獎《老街書店》,則將由光影公司孵化的新人導演張遠執導,改編為短篇電影。“張遠導演擅長捕捉生活中的溫情細節,他的風格與《老街書店》的基調高度契合。”陸硯辭介紹,這部短片將聚焦書店裡的相遇與彆離,通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傳遞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堅守,為新人導演提供更多實踐與成長的機會。
當所有計劃公布完畢,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林曉站在舞台中央,接過金獎獎杯的瞬間,眼淚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她抬手擦拭淚水,聲音帶著哽咽卻無比堅定:“我寫這部小說,隻是想記錄下爸爸一輩子堅守的竹編手藝,想讓更多人知道,這些老手藝有多珍貴。我從沒想過,寫自己父親的故事,能被這麼多人看見,還能變成動畫……”
她轉頭望向台下角落裡坐著的父親,老人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手裡緊緊攥著一個親手編織的竹編小籃,眼中滿是驕傲與欣慰。“我會和爸爸一起,把竹編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訣竅都毫無保留地告訴製作組,讓更多人通過動畫,愛上我們的傳統工藝。”林曉的發言質樸而真摯,讓現場不少人深受觸動,掌聲再次響徹大廳。
王芳和張強也難掩激動之情。王芳表示:“鄉村教育需要更多人關注,希望這部短劇能讓大家看到鄉村教師的付出,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鄉村,守護孩子們的夢想。”張強則笑著說:“老街書店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能被改編成電影短片,我很期待看到它在銀幕上的樣子。”
這場網文大賽的決賽,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賽事範疇。“文學影視聯動計劃”的啟動,不僅為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打開了通往影視的大門,更搭建起了一座連接文學創作與影視產業的橋梁。它讓紮根生活、傳遞正能量的作品獲得了更廣闊的傳播平台,也讓更多創作者看到,真誠記錄生活的文字,終將擁有跨越媒介的強大生命力。
喜歡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請大家收藏:()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