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開火”的命令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壓抑已久的戰意和殺機瞬間傾瀉而出。月球軌道,這片人類踏足僅百年的寂靜疆域,頃刻間化作了沸騰的鋼鐵熔爐。中美兩國最精銳的空天力量,如同兩股巨大的金屬洪流,轟然對撞。
一、死亡的綻放
戰鬥在多個層麵同時爆發,景象慘烈而壯觀。
主力戰機絞殺戰:
中國的“影龍”bockii戰機群與美國的f47“星鷹”、f54“夜鷹”戰機群是空戰的主角。數以百計的戰機在虛空中糾纏、撕咬。它們不像大氣層內的空戰那樣劃出優美的弧線,而是在三維空間中做出匪夷所思的急停、翻滾、垂直機動,軌跡如同沸騰的開水。
能量武器的對決:高能激光束和粒子束如同死神的織針,在黑暗中無聲地穿梭、對射。被擊中的戰機不會爆炸,隻會瞬間被熔穿關鍵部位,化作一團失控翻滾的廢鐵,或直接氣化。
動能武器的風暴:電磁軌道炮發射的超高速彈丸、空空格鬥導彈的尾焰,交織成密集的火網。導彈接近目標時釋放的破片殺傷戰鬥部,在真空中炸開一朵朵無聲的、由金屬碎片和冷凍劑形成的死亡之花。
隱形與反隱形:戰場電磁環境複雜到了極點。雙方都在全力釋放乾擾,試圖致盲對方,同時竭力捕捉那稍縱即逝的隱形目標信號。戰機時隱時現,攻擊往往來自意想不到的方向。
無人機群的消耗戰:
中國的“蜂群”無人機與美國的“黃蜂”智能無人機群,如同兩團龐大的、具有集體意識的金屬蟲雲,在主力戰機周圍盤旋、衝擊。它們執行著自殺式電子乾擾、肉身攔截導彈、甚至直接撞擊敵機關鍵傳感器等任務。它們的損失以秒計,但源源不絕,極大地消耗著對方的防禦資源和注意力。
護航艦艇的支援戰:
中方的“長城”級驅逐艦、“巡天”級護衛艦與美方的“阿利·伯克”級太空驅逐艦、“星座”級護衛艦,在更外圍的空域用遠程火力互相轟擊,並全力保護己方的空天母艦。它們發射的重型反艦導彈和攔截彈,在深空中劃出長長的軌跡。
二、精英的隕落
戰鬥迅速進入白熱化,每一秒都有昂貴的裝備和寶貴的生命在消逝。
“影龍”王牌飛行員趙昊,憑借戰機優異的機動性和自身高超的技術,在短短三分鐘內連續“擊落”兩架f47和一架“夜鷹”。但在一次突襲後,被一架隱藏在隕石陰影中的f47偷襲,戰機尾部推進器被粒子炮擊中,失控旋轉。他試圖彈射,但逃生艙被緊隨而至的導彈破片擊穿,壯烈犧牲。
美軍資深飛行員邁克·安德森上尉,駕駛f54“夜鷹”憑借出色的隱形性能,悄然接近一架中國“巡天”級護衛艦,發射了兩枚重型反艦導彈後迅速脫離。但他低估了“巡天”艦的近距離防禦係統cis),被精準的激光點防禦擊落,化為星空中的塵埃。
三、指揮的中樞
在這場混亂的鋼鐵風暴中心,兩艘空天母艦——“玄鳥號”與“複仇者號”——如同兩個冷靜而致命的巨獸,屹立在相對安全的距離上,進行著更高層次的較量。
“玄鳥號”艦橋:艦長高雲麵色冷峻,目光快速掃過全局戰術屏幕。“伏羲”ai正以驚人的速度處理著海量數據,為每一架戰機、每一艘護航艦提供最優的戰術建議和目標分配。高雲不時推翻ai過於“理性”甚至冷血)的方案,加入人性的判斷,例如優先救援被擊傷的戰機飛行員。
“複仇者號”艦橋:美艦長同樣承受著巨大壓力。中方戰機的凶猛和無人機群的難纏超出了預估。他更多地依賴艦載ai“宙斯”的自動化指揮,試圖以係統的精確和效率對抗中方的靈活性和數量優勢。
四、混亂的泥潭
戰鬥進行了約十五分鐘,雙方都付出了慘重代價。戰機殘骸和碎片遍布交戰空域,形成了危險的障礙區。沒有任何一方取得決定性優勢。戰局陷入了殘酷的消耗戰泥潭。
中方優勢:“影龍”戰機在近距離格鬥中機動性稍占上風,“蜂群”無人機的協同作戰能力更強,數量也更多。
美方優勢:f54“夜鷹”的隱形性能更佳,往往能發動出其不意的攻擊。單艦的電子戰和點防禦係統更為先進。
勝負的天平,在等待著某個關鍵變量的出現——要麼是其中一艘空天母艦被重創,要麼是來自軌道或地麵的決定性打擊,要麼是……其中一方先承受不住這慘烈的消耗。
五、洪流的儘頭
月球,這個象征著寧靜與詩意的星球,此刻正被人類戰爭最野蠻、最先進的一麵所籠罩。鋼鐵的洪流在它的軌道上奔騰、對撞、消耗。每一秒的流逝,都意味著更多年輕生命的消逝和人類智慧結晶的毀滅。
這場突如其來的混戰,沒有明確的戰線,隻有無處不在的殺戮。它考驗的不僅是武器的性能,更是戰士的勇氣、指揮官的智慧和國家的意誌。而這,僅僅是一場更大規模、更殘酷戰爭的開端。鋼鐵洪流的儘頭,是更深的黑暗,還是血色的黎明?無人知曉。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