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趙曉曉立刻操作。
“然後,”林瑟曦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廖文輝,立刻啟用我們準備好的、完全乾淨的海外代理新賬號。用這個新號,去私信‘深度解碼王’。”她走到戰術白板前,快速寫下策略要點:
表達“興趣”:以“深度紀錄片愛好者”或“行業觀察者”的身份,表達對他可能發現紀錄片“獨特敘事結構”的興趣。
規避風險:強調“在不提及任何具體姓名、肖像,不侵犯名譽權的前提下”。
引導方向:鼓勵他基於紀錄片本身呈現的畫麵邏輯、剪輯節奏、空鏡隱喻如反複出現的特定建築視角、物品特寫、光影對比)進行“開放式解讀”。
提供“素材”:暗示可以提供一些關於“紀錄片素材重組後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的“非正式觀察筆記”實則是引導他注意那些關鍵隱喻點)。
目標:讓博主自己推導出結論,並以“推理分析”而非“指控”的形式發布,引發全網對紀錄片“隱藏信息”的解碼狂潮,將矛頭自然地引向星河娛樂及其頂層人物。
“記住!”林瑟曦最後強調,“新賬號隻做引導,絕不提供任何直接指向車宰昊的證據或結論!所有‘發現’,必須是博主自己基於紀錄片‘解讀’出來的!我們要的,是借他的口,點燃質疑的燎原之火!”
“明白!”廖文輝十指如飛,開始構建匿名身份和編寫引導性私信,“保證讓他覺得,這個‘驚天大發現’,完全是他自己聰明才智的成果!”
工作室內,氣氛緊張而充滿策略的鋒芒。纖維繩店獲取的線索指向了宋寅的反水和崔政赫的介入,而解說博主的意外發現,則為他們在輿論戰場開辟了新的、更具爆炸性的戰線。兩條暗線,在東海市迷離的夜色下,悄然交彙,共同指向那隱藏在星河之巔的黑暗核心。複仇的棋局,進入了更加驚心動魄的中盤搏殺。
(6月15日705東海市某老式居民樓內網絡娛樂工作室)
破曉的微光勉強擠進厚重的窗簾縫隙,在堆滿電子設備和空泡麵桶、能量飲料罐的房間裡投下一道蒼白的光帶。“深度解碼王”——真名王哲——癱坐在吱呀作響的電競椅上,布滿血絲的眼睛死死盯著屏幕上那個“白給工作室”的官方私信窗口。一夜未眠的疲憊如同沉重的鉛塊壓在身上,但更沉重的是挫敗感。
幾個小時前,當他懷著發現驚天秘密的興奮,試探性地向“白給工作室”發出那個意味深長的“?”,期待著某種心照不宣的回應時,得到的卻是官方、冰冷、如同機器人般的標準回複:
【白給工作室官方】:感謝您對《東海歌後宋允真》紀錄片的關注!本片旨在真實記錄宋允真女士的藝術生涯與精神遺產,傳遞積極向上的力量。影片內容均為客觀呈現,不存在任何暗示性或指向性“暗線”。再次感謝您的支持!
一次,兩次,三次…無論他如何旁敲側擊,試圖用自己拚接出的“暗線版”片段去引導對話,對方的回複都像一堵密不透風的牆,始終圍繞著“客觀記錄”、“藝術致敬”、“精神傳承”打轉,堅決否認任何超出影片表層的解讀空間。
“難道…真的是我過度解讀了?熬夜太多出現幻覺了?”王哲煩躁地抓了抓亂糟糟的頭發,一股強烈的自我懷疑湧上心頭。也許林瑟曦導演真的隻是想拍一部純粹的紀念片?那些看似巧合的剪輯、那些充滿隱喻的空鏡,隻是他作為解說博主的職業病發作,強行賦予的“深度”?
巨大的失落感和疲憊感幾乎將他淹沒。他心灰意冷地關掉了私信窗口,隨手點開了紀錄片在平台上的評論區,打算看看普通觀眾的反應,或許能讓自己清醒一點。
評論區的畫風大多如官方回複一般:
【允真姐姐永遠的神!】
【歌聲太有力量了,聽哭了。】
【林導拍得太好了,允真走好。】
【車影帝當年一定也很難過吧…】
就在這些充滿懷念和傷感的評論中,一條發布於淩晨1點45分、點讚數不高但位置頗為靠前的熱評,像一根細小的針,瞬間刺入了王哲疲憊的神經:
【隔壁小黃】:這片子…看著看著怎麼感覺像在看偵探片?是我的錯覺嗎?[疑惑][疑惑]
偵探片?!
這三個字如同黑暗中擦亮的火柴,瞬間點燃了王哲心中那幾乎熄滅的火焰!不是他一個人!有人和他有同樣的感覺!
一股莫名的激動驅散了疲憊,他幾乎是顫抖著手,點開了“隔壁小黃”的頭像,發送了私信:
【深度解碼王】:你好,看到你在《東海歌後宋允真》紀錄片下的評論,說感覺像偵探片?能具體說說嗎?我也…有點類似的感覺。[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