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樹說:“咱進價不高,這個利潤不錯了。再說,就省城人的工資,怎麼能跟廣府比?這叫……我爸說,這叫消費水平。省城的消費水平低,這個價格已經很高了。”
就跟百貨公司裡的衣服一樣,一百多很正常。
可有幾個去百貨公司買的?
最多結婚時候去。
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扯布做衣服,幾塊十幾塊就能穿一條裙子。
吳金巧想想也是。
去了附近的公園。
廣府的植被茂盛,綠意盎然,從未見過的植物讓人看花眼。
晚上,他們又去吃吃喝喝。
這裡攤販比省城還要多,各色本地小吃,不要票還便宜,大家吃的各個紅光滿麵。
程樹還去了這邊的新華書店。
比省城的書要多,衣服還沒買,就買了七八本書。
第二天大早,他們六點就起床,坐三輪車到了服裝批發市場。
兩排商鋪中間,幾百家檔口望不到儘頭。
這些檔口很簡陋,是用塑料布搭起來的棚頂。
各種商販穿梭其中,拿著成山貨物。
幾個人早就盤算好,隻拿秋裝。
最好是搭配好的套裝,這樣賣起來最快。
他們最開始,還一家家的細看。
看質量、看款式、挑價格,沒到中午,就受不了了。
頭暈眼花不說,關鍵衣服太多,根本挑不過來。
吃了中午飯,剩下幾排看得就快得多。
也有了經驗,很多貨一塊就是同一家廠。比對價格就行。
繞是這樣,一圈下來,大家都累得夠嗆。
陳素怡指著兩家店鋪,“就這兩家了,再看也就這回事。這家的褲子不錯。這家的外衣和羊毛衫。”
秋裝比較尷尬,既不能太貴,不能比冬裝貴,也不能太便宜不保暖。
她們上批服飾,秋裝賣的價格差不多八九十。
這還是港城貨加持。
這些款式和港城貨不能比,他們也不能買太貴的。
程樹和吳金巧拿了店鋪,在心裡預估了底價就衝上去殺價。
差點被店主打出來。
“不還價,愛買不買。”
攤主壓根懶得理會程樹和吳金巧,就要這麼點貨,還來砍價?
她們還正猶豫,其他來進貨的商販就將她們擠出店裡了。
程樹和吳金巧重新擠進去。
外衣拿了一百件,褲子、上衣各拿了一百五十件.
外衣比較貴,批發價四十,褲子十四,上衣有十七。
又買了快一千的帽子、手套、圍巾、絲巾。
“這些東西,也不用找宋老板貨運,咱們自己都能搬回去。吳金巧感慨。
裡麵當然也有便宜的,但款式料子都差一截。
吳金巧說:“其實那邊貨也不差。七八塊錢的褲子,賣個十幾二十,絕對有人買。你想想自己在家光扯布得多少?還不說花費的精力。這又不要布票。”
程樹說:“倒不是不能做,但這些就不能跟咱們火車站的攤子擺一塊兒了。咱們火車站買的是廣府港城的貨,大家才回來搶。要是和其他人一樣,那還賣什麼。三嬸你信不信,過幾天火車站一準有好些擺攤賣衣服的。”
吳金巧悻悻:“那肯定的。”
“便宜的要是能拉到縣裡、鎮上就好了。”程樹說。她記得農村大集,最受歡迎的就是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