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燒雞廠嗎?”
程樹領著他們來到燒雞廠,對方訂了500隻禮盒。
剛回去,又來問燒雞的。
光這一天,就訂出去幾千隻燒雞。
程樹後知後覺,難道是省報的廣告有了效果?
可這都是國營廠,還有兩家政府單位。
總感覺不對勁。
程樹給袁海平打去了電話。
袁海平讚歎程樹嗅覺敏銳:“有點關係。昨天中央下達文件,支持改革,支持私營經濟。怕是你的燒雞廠出名了。”
他說得含糊不清,但結合前麵的事兒,程樹明白了,省裡這下達成共識,要全麵發展私人經濟了。
之前吵成一鍋粥,現在中央的意思明確,誰也不會再質疑私人經濟的崛起。
所以這些人是知道了自己的燒雞廠,還是想當成支持的表現?
不管怎麼樣,有生意接著就行。
袁海平不也是這個意思?
程樹高高興興的道謝。
沒想到禍兮福所倚,壞事變好事。
程樹感激程永福,算是替自己擋了一災,想到他說要開店的事兒,乾脆跟袁海平說了。
“咱們安嶺縣是不是能提供不要票的日用品?”
“這沒問題。”
安嶺縣的活動很成功,清理掉了不少存貨。再加上縣財政支持,這些國營廠算是把難關過去了。
不過袁海平清楚,渡過難關隻是暫時。就憑國營廠目前的狀況,還是會持續虧損。
能夠跟程樹的三叔搞合作,摸索出新出路,也不是壞事。
程樹又提起了方俊。
“……他是咱們安嶺縣大河鎮方家溝的村民,離省城近,一直給我送活雞。同時也做些蔬菜生意。城裡老百姓買菜不方便,供銷社有什麼大家吃什麼,市場上附近農民來賣新鮮蔬菜,一直都特彆受歡迎。隻不過農民並不當這個為真正營生,都是有多餘的菜就賣。咱們安嶺縣是不是可以組織大家種菜?還有養雞,我們燒雞廠一直都缺活雞,方俊有個小型養雞場,不敢多養,一是怕雞瘟,二是沒有資金,咱們縣能不能做些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
程樹想起這些事就說了。
袁海平卻急忙拿本子記。
“說慢點,養雞場,還有蔬菜。哦還有你三叔的事兒。我都琢磨琢磨。”
等程樹掛了電話,袁海平還在本子上寫寫畫畫。
邵雅探過頭,“什麼事兒這麼要緊?”
袁海平一拍額頭,“我怎麼就沒想到農業呢?離省城這麼近,果瓜蔬菜、活禽牛羊,不都能提供?”
而且他們安嶺縣一馬平川,是難得的盆地。
土地肥沃,是產糧大縣,就是經濟發展不起來。
將程樹的話跟邵雅說了,“有搞頭吧?”
邵雅不太懂這些,她基本不會做飯。
邵母探出頭來,“有,太有了。就說今早的青菜,要四五毛一斤。平時菜農的新鮮蔬菜也比供銷社貴近一倍。但供不應求,想吃口新鮮蔬菜太難了。你們在縣城或許沒感覺,省城真的是難。大家樂意掏錢買。”
她快步走進廚房,拿了兩把蔬菜出來。
同樣的青菜,一把蔫耷耷的,另一把水靈支棱。
“這是供銷社的,這是農民自己來賣的。”
對比明顯。
袁海平坐直了身體,拿過兩把青菜仔細看。過一會兒,抄起電話,就跟底下人溝通起來。
邵雅無奈搖頭。
喜歡回城不讓進家門,我帶爹媽成首富請大家收藏:()回城不讓進家門,我帶爹媽成首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