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樹深以為然。
要是兩年前,她或許嗤之以鼻。
腦子機靈就行,乾嘛非得要學曆。
經曆這麼多,她也懂了。做點小生意沒什麼,想要把生意做大,各種人才都不能缺。
改革開放第一步是啥?
不就是恢複高考,培養大量人才給國家輸血?
這些大學生程樹不敢想。
彆說大學生,中專生都被各個單位搶走。
人家手捧鐵飯碗,自然不會來自己這個私人企業。
郝修遠又說道:“還有個問題。那就是燒雞廠合作的小商販有二十來家,一下子開二十多家店?說實話,我不是看好這個模式,而是我們沒有這樣的經驗。”
郝修遠說得不錯,一下就開二十家太過冒險。
程樹找來塊黑板,寫下剛才郝修遠說得兩個問題。
“來,咱們一個一個解決。”程樹指著第一個。
“人才,大學生沒有,高中生沒有,咱們可以去夜校找。還有我爸說大學生大三大四課程都不是那麼緊張了,可以讓他們來做兼職呀?”
底下的人也集思廣益。
“大學生可以兼職,國營單位的會計也能兼職,讓他們來廠裡上班……”
“加盟店也不可能全開,那些商販不一定同意,咱們可以試運營一家……”
“先統一管理吧?這些商販就算不開店,也不能再瞎賣了……”
集思廣益,才能迸發出新想法。
程樹把大家想得辦法集中起來,再一條條的討論是否可行。
最後針對這件事,她又專門給遠在海市的董先生打去電話。
恰好董先生還在海市,也願意指點程樹,程樹獲益良多,又完善了方案。
最後,跟廠裡領導們一塊製定了計劃。
第一件事,在商販中選出一位代表開加盟店。
第二件事,集中管理商販。和商販簽訂詳細合約。
具體細則,程樹就不插手了。
她又去看了廠房。
是國棉五廠的舊廠址。
省輕工業廳整頓棉紡織業,將這些企業集中遷到了城西郊區,打造了以紡織為主的大型廠區。
聽說程家人所在的金耀製衣廠也要搬遷,具體還沒定呢。
反正國棉五廠是第一批搬過去的,空下了大量廠房。
國棉五廠在省城也是數得著的單位,廠房被劃成好幾塊分了出去。
程樹看的這塊,有原廠三分之一大,裡麵的機器都已經被搬空,廠舍還算新。
這還是黎城看在她出口的份上,幫忙牽線,跟國棉五廠談下來的。
國棉五廠還不願意把廠房租給私人企業呢。
“可以,馬上就簽約。我再找設計院的來設計下廠房。”
程樹清楚,未來幾年她們都要在這裡紮根。
想要跟國營廠一個待遇,福利是避免不了的。
宿舍、食堂都得解決。
國棉五廠的家屬院人家自家人還住著,程樹準備規劃出來,等資金到位,就建立宿舍,這樣員工也更有歸屬感。
程樹忙碌著,袁書在接到程樹電話的隔天,就背著行李。
先坐了三小時的大巴車,來到公社找袁家二舅袁山。
“我就說小樹這孩子不孬。出去就把生意給做了。”
二舅媽是當年中原饑荒逃難過來的,說話總帶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