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易主,漢王的旗幟取代了蜀漢的旌旗,飄揚在城頭。曾經象征著劉備政權中心的皇宮,此刻雖未被破壞,卻已籠罩在一片物是人非的悲涼之中。宮人們步履輕輕,麵帶惶恐,昔日的人氣與威嚴蕩然無存。
劉備被安置在原先皇宮的一處僻靜偏殿內,由簡雍和少數幾個忠心舊仆照料。漢王劉衍並未苛待,反而派來了禦醫,用上了珍稀藥材,試圖延續他的生命。這並非虛偽,而是一種勝利者對於值得尊敬的對手,以及對於“漢室宗親”這層身份的最後體麵。
然而,劉備的生命之火,早已在接連的慘敗、摯友將領的折損、理想的徹底破滅以及那無法承受的投降屈辱中,燃燒殆儘。禦醫的回天乏術,更多是象征性的努力。
他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昏睡之中,偶爾醒來,眼神渙散,意識似乎飄忽在現實與往昔之間。他會喃喃地呼喚著“孔明”、“漢升”,會模糊地提到“徐州”、“新野”,那些他顛沛流離卻心懷壯誌的歲月。有時,他會突然抓住簡雍的手,力氣大得驚人,急切地問:“孔明……孔明何在?軍情……如何了?”當得到“丞相安好”、“一切都已平息”的模糊回答後,他又會茫然地鬆開手,眼神重新變得空洞,仿佛失去了最後支撐的力量。
諸葛亮曾數次前來探視。每次,他都隻是靜靜地跪坐在劉備榻前,看著那張熟悉而如今枯槁憔悴的麵容,一言不發。他那頭刺眼的白發垂落肩頭,與劉備鬢角的霜雪相映,更添淒愴。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是悔恨,是愧疚,還是與主公做最後的、無言的告彆。他離去時的背影,每一次都仿佛更加佝僂,更加蕭索。
終於,在一個秋意深濃、落葉飄零的黃昏,劉備的生命走到了儘頭。他最後一次醒來,眼神竟有片刻的清明。他沒有再問軍國大事,也沒有呼喚任何人的名字,隻是怔怔地望著窗外那一片如血的殘陽,嘴唇微微翕動,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留下了最後的話語: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話音漸低,終不可聞。他那雙曾承載著仁德夢想與堅韌不拔的眼眸,緩緩閉上,搭在錦被上的手,無力地垂落。
蜀漢皇帝,劉備,崩。享年六十三歲。
他終究沒能實現興複漢室的夙願,最終在敵國的宮殿裡,走完了自己充滿傳奇與悲劇的一生。
簡雍伏地痛哭,殿內僅存的舊臣宮人無不悲泣。
消息傳出,劉衍聞之,沉默良久。他下旨,以王侯之禮厚葬劉備於成都郊外一處山明水秀之地,允許蜀漢舊臣前往祭奠,並令史官如實記載其生平,勿加貶斥。這既是對一個對手的尊重,也是向天下人展示即將到來新朝的胸襟與氣度。
諸葛亮的反應則平靜得近乎可怕。他接到噩耗時,正對著先帝昔日賜予的玉佩出神。他沒有任何劇烈的動作,沒有眼淚,隻是身體微微晃了一下,隨即恢複了那古井無波的平靜。他親自為劉備整理了遺容,穿上了早已準備好的冠服,以臣子之禮,主持了簡單卻莊重的入殮儀式。
在整個過程中,他一絲不苟,神情肅穆,仿佛將所有的悲痛都壓抑在了那具看似平靜的軀殼之下。隻有那在秋風中被微微吹動的、一夜儘白的須發,無聲地訴說著內心是何等的哀慟與蒼涼。
先帝崩殂,象征著蜀漢的最後一點痕跡,也隨著那落日的餘暉,徹底沉入了曆史的深淵。屬於劉備的時代,徹底落幕。而諸葛亮,這位失去了君主的“蜀漢丞相”,又將何去何從?他的未來,是臣服劉衍,還是草廬隱居,如同成都深秋的濃霧,迷茫而不可知。
喜歡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