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平原後的劉衍,並未因虎牢揚威、攜民東歸的聲望而有所懈怠。他深知,在這諸侯割據、弱肉強食的亂世,一時的聲望固然重要,但真正能決定命運走向的,永遠是握在手中的硬實力。青州軍,這支他傾注心血打造的武裝,必須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專業化。
平原城外的校場,規模比以往擴大了數倍,終日裡殺聲震天,塵土飛揚。劉衍站在點將台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正在操練的萬千將士。關羽、張飛、趙雲、典韋、張遼、於禁、徐晃等將領肅立其後,感受著主公身上那股愈發沉凝厚重的威勢。
“諸位,”劉衍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校場,“虎牢關一戰,聯軍星散,天下格局已變。群雄並起,皆非善與之輩。我青州欲在這亂世中立足,進而廓清寰宇,再造大漢,唯有依靠諸位掌中之戈,胯下之馬,以及,我等鋼鐵般的意誌與嚴明的紀律!”
他頓了頓,下達了回歸後最重要的一係列軍令:
“其一,建立‘鐵壁營’!”
劉衍深知,一支軍隊不能隻有鋒利的矛,還需有堅固的盾。他下令從全軍以及新附的青壯中,遴選出身高體壯、力大沉穩者三千人,配發加厚的重鎧、巨大的塔盾和精鐵長矛,組建專職攻堅與防禦的重甲步兵營,命名為“鐵壁營”。由於禁擔任主將,負責日常操練。劉衍甚至親自下場,示範如何利用全身力量協同,穩固盾陣,承受騎兵衝擊。這支鐵壁營,將成為未來戰場上抵擋敵軍鋒矢、穩固陣線的中流砥柱。
“其二,各營擴編,精益求精!”
·騎兵營:由趙雲統率,擴編至1萬騎。不僅限於幽州馬,更通過商貿、俘獲等多種渠道,搜羅天下良駒,力求做到人馬俱甲,成為關鍵時刻能夠一錘定音的決勝力量。趙雲以其細膩的指揮風格,著重訓練騎兵的機動、迂回與集群衝鋒。
·春秋營刀盾兵):由關羽統率,擴編至2萬人。此營乃青州軍主力步兵,沿用關羽所傳“春秋刀法”精髓,更加強調陣型變化與單兵格殺能力。關羽治軍極嚴,對刀法、盾技要求近乎苛刻。
·槍兵營:由張飛統率,擴編至2萬人。張飛將丈八蛇矛的技法簡化、融彙,創出數式利於結陣使用的突刺、橫掃技法,強調攻擊的淩厲與持續性。他嗓門洪亮,親自督練,使得槍兵營士氣始終高昂。
·神力營親衛精銳突擊):由典韋統率,擴充為3千人的精銳編製,但選拔標準更為嚴格,非力士或有一技之長者不能入。此營裝備最精良,待遇最優厚,亦是劉衍“神力訓練法”的最大受益者,專職攻堅、破陣、護衛中軍。
守衛軍,各城守衛共招募3萬,張遼、徐晃進行訓練,訓練完成後分散到各城池守衛城池。二人同時協助各營訓練,並統領後續可能組建的新營。
“其三,暗衛深化,耳目通天!”
在軍事改革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另一條隱蔽的戰線也在飛速發展。由劉衍直接掌控、郭嘉暗中協調的“暗衛”係統,得到了空前的強化。
原本主要活動於青州、冀州邊界的暗衛,如今觸手開始向更遠的地方延伸。大量的資源被投入進去,招募、訓練各類人才:有擅長潛伏刺探的遊俠兒,有精通賬目、能混入府衙的文書,有容貌普通、善於交際的商賈,甚至還有被收買的各地低級官吏。
他們的任務也更加明確和艱巨:
·兗州方向:密切關注曹操的動向,其招兵買馬、與地方士族結交、剿滅黃巾的一舉一動,都需定期彙總上報。尤其注意其麾下新投謀士、將領的詳細信息。
·冀州方向:滲透進入袁紹的統治核心鄴城,打探其戰略意圖,是北向攻擊公孫瓚,還是南下圖謀青州?同時離間袁紹麾下謀士關係,尤其是搜集田豐、沮授等剛直之臣與郭圖、審配等潁川派係的矛盾。
·徐州、荊州方向:建立初步的情報站,了解陶謙、劉表等諸侯的現狀及其內部矛盾。
·長安方向:設法打通關節,哪怕隻是最低層次的聯係,也要獲取朝廷董卓集團)的隻言片語,尤其是董卓與呂布關係的微妙變化。
暗衛的彙報不再局限於軍情,更涵蓋了各地糧價、民情、官吏風評等,為劉衍和其謀士團提供了決策所必需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平原郡守府內,燈火常常徹夜不息。劉衍與賈詡、郭嘉、徐庶、田豐、荀彧等人,根據暗衛傳回的情報和軍隊整訓的進度,不斷推演著未來的局勢。
“主公,”荀彧看著各地彙總的文書,語氣中帶著欣慰,“我軍整訓有條不紊,民心歸附,庫府漸豐。假以時日,必成強軍。”
郭嘉把玩著酒盞,眼中閃爍著洞悉的光芒:“袁紹在北,磨刀霍霍向公孫。曹操在西南,舔舐傷口欲噬兗。我等正好借此良機,穩固青州,坐山觀虎鬥。待其兩敗俱傷,或一方疲敝之時……”他沒有說完,但意思不言而喻。
劉衍走到巨大的地圖前,手指輕輕點在青州的位置,然後緩緩向外劃出一個圈。
“猛虎磨牙,獵豹蓄力。這亂世,不進則退。我軍厲兵秣馬,暗影潛行,非為偏安一隅。”
他的目光銳利如刀,仿佛已穿透牆壁,看到了遠方即將燃起的烽火。
“一切準備,隻待東風。這青州,將不再是終點,而是我們邁向天下的起點!”
青州,這台戰爭機器,在劉衍的掌控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威力,加速運轉起來。
喜歡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