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荊襄歸治_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7章 荊襄歸治(1 / 1)

建安二十六年春末,隨著江陵的陷落、劉備殘部遁入西川,以及周瑜病逝導致江東陷入戰略混亂,持續數年的荊州爭奪戰,終於塵埃落定。廣袤富饒的荊襄大地,儘數納入漢國公劉衍的版圖。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巨大勝利,更標誌著天下三分的格局被徹底打破,劉衍已占據了絕對的戰略主導權。

戡平餘燼,撫定瘡痍

劉衍並未因大勝而急於進軍,他深知“馬上得天下,安能馬上治之”的道理。攻克江陵後,他立刻將重心轉向荊州的安撫與重建。

1.肅清殘敵:派遣張遼、徐晃等將領,分兵掃蕩荊州南部零陵、桂陽、武陵等郡。這些地區原本兵力空虛,在漢軍兵威之下,大多傳檄而定,少數負隅頑抗者也被迅速剿滅。盤踞在荊南山區的零星匪患,也由地方駐軍配合新設的郡守進行清剿,恢複秩序。

2.安民止殺:劉衍嚴令各部,不得擾民,不得濫殺。對於投降的荊州官兵,願留者擇優編入大軍,願去者發放路費遣散。對普通百姓,則宣布免除當年賦稅,並開倉放糧,賑濟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災民。此舉迅速穩定了動蕩的人心。

3.厚葬英烈:下令收殮陣亡將士遺骸,無論是劉衍大軍還是荊州軍,皆予以妥善安葬。對於戰死的文醜,劉衍亦感歎其忠勇,命人尋得其屍身,以將軍之禮葬之,此舉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荊州舊部的抵觸情緒。

重置州郡,選派良吏

在軍事控製的基礎上,劉衍著手進行行政體係的改造,以徹底消化荊州。

1.政治中心確立:將荊州刺史治所仍定於江陵,但賦予其南部軍事重鎮的定位。同時,大力修複在戰火中受損嚴重的襄陽,以其地處南北要衝、城防堅固,定位為控製荊北、威懾荊北的核心據點。

2.任用降臣與本土士族:劉衍采納荀彧、郭嘉、田豐的建議,采取“以荊治荊”的柔化策略。大膽任用了一批願意歸順且有才能的荊州本土士人,如蒯越、伊籍等,以及部分投降的劉表舊吏,讓他們在郡縣層級任職,以安撫地方勢力。同時,也從北方調派得力乾臣,如涼茂等,擔任關鍵職務,確保政令暢通。

3.經濟複蘇:委派擅長經濟的國淵負責荊州恢複事宜。組織軍民修複水利,發放耕牛種子,鼓勵流民返鄉耕種。利用荊州水係發達的優勢,重新疏通商路,鼓勵南北貿易。昔日繁華的荊襄之地,開始逐漸恢複生機。

軍勢調整,劍指東南

在穩定內部的同時,劉衍的軍事部署也清晰地指向了下一個目標。

1.水師大本營:將甘寧的北府水師主力基地置於江陵與夏口,充分利用此地控扼長江中遊的優越位置。日夜操練,建造新艦,目標直指下遊的江東。甘寧被正式擢升為鎮南將軍,都督荊揚諸軍事,權柄極重。

2.陸路威懾:以張遼、徐晃等部屯重兵於襄陽、江夏一線,一麵震懾益州劉備,使其不敢妄動;一麵虎視江東,與水上力量形成夾擊之勢。

3.西線封鎖:命馬超加強對漢中方向的壓力,牢牢牽製住劉備主力,使其無法東顧。

天下大勢,已趨明朗

荊州的平定,如同一塊巨大的砝碼,徹底改變了天下的平衡。

·於劉衍: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戰略出擊陣地、龐大的人口與財富,以及順流而下直搗江東的絕對主動權。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

·於劉備:困守益州一隅,失去了荊州這塊跳板和大部分精銳,雖有險塞,但已難有作為,敗亡隻是時間問題。

·於孫權:失去了最重要的盟友和長江中遊的屏障,直接暴露在劉衍大軍的兵鋒之下。內部因周瑜之死而士氣低落,恐慌蔓延。

劉衍在鄴城接到荊州全麵平定的最終奏報,於大殿之上,麵對文武百官,慨然道:“荊州已定,江南已在囊中!傳令各方,休整士卒,囤積糧秣。待時機成熟,我等當率領大漢王師,南掃吳會,西平巴蜀,完成一統大業!”

荊襄的歸附,不僅為劉衍提供了統一天下的堅實跳板,更向天下人昭示了獨屬於劉衍大漢王朝不可逆轉的磅礴氣運。一個嶄新的時代,正伴隨著長江的波濤,洶湧而來,對於自己最初再造大漢的願景快要實現了。

喜歡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仙魔錄:開局投資未來女帝 渣夫換妻,我嫁他殘廢兄長登後位 從金鐘罩開始苟成武聖 本心即可 星魂不滅 廢土藏身處,從下水道開始升級 簽到玄天,我成了萬界守護者 我的係統是反骨克星 半藏神 神域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