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楊程風、楊程月這兩兄弟的家族背景,確實透著幾分時代洪流下的淒婉與無奈。他們的曾祖父楊遠方那一支,原本在東北部那片廣袤的黑土地上,也算得上是富甲一方、根基深厚的存在。
當年,楊遠方被百新國的舊貴族勢力排擠、驅逐,看似狼狽,實則不然。這位楊家的佼佼者,絕非庸碌之輩。他早有預感國運將傾,在被迫離開時,憑借高明手段和多年經營,悄然帶走了大量易於變現的金銀細軟和傳世珍寶。抵達這片相對荒涼卻潛力巨大的土地後,他利用這筆驚人的財富,極具遠見地大肆購置土地、山林,並憑借楊家積累的人脈和威望,將他帶出來的、也是最核心的依仗——五百名忠心耿耿的異人高手及其家眷,妥善地安頓下來。
這五百異人,可不是烏合之眾,他們的先祖乃是明時隨軍進入百新國,負責協助管理、實則掌控局麵的中堅力量,世代與中原大族通婚,保持血脈和傳承,與本地土著關係疏離甚至緊張。有這樣一支強大的武力為核心,再加上不斷吸納前來“闖關東”尋求生路的流民好手,抱團取暖,很快便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在這片新家園過上了看似安穩無憂的生活。
然而,命運的諷刺往往來得又快又狠。楊遠方站穩腳跟還沒過多久安穩日子,當初那些聯合起來將他趕出百新國的貴族們,就遭遇了滅頂之災——一直被他們輕視的東島勢力強勢入侵,百年基業轟然崩塌。那位曾主導驅逐楊遠方的貴族頭領永恩君,帶著最後一點殘兵敗將和貴族家眷,惶惶如喪家之犬,一路逃難,最終竟也來到了楊遠方建立的這片莊園附近,可謂山窮水儘,走投無路。
得知這個消息,楊遠方站在自家莊園高高的門樓上,望著遠處那群狼狽不堪的昔日仇敵,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飾的譏諷,他洪亮的聲音隔著老遠都能清晰地傳到永恩君一行人耳中:“永恩!你這頭蠢豬!當初老子執政時,雖說你們這些蠹蟲日子沒以前逍遙,但至少百姓有口飯吃,國祚尚存!你們倒好,把老子趕走,自以為能獨享富貴,結果呢?引狼入室,把五百年江山直接拱手送人!活該!真是天大的笑話!”
這番話如同鞭子,抽在永恩君和那些落魄貴族臉上,火辣辣地疼。他們羞愧難當,悔不當初,可事已至此,又能如何?罵得再狠,也改變不了他們如今仰人鼻息、苟延殘喘的現實。更諷刺的是,環顧四周,在這兵荒馬亂、人人自危的年月,真正有能力且可能願意收留他們的,竟然隻有這個被他們親手趕走的“舊敵”。
而楊遠方,此人正如後世評價的那樣,是個典型的“嘴硬心軟”的讀書人。他罵得痛快淋漓,將積壓的怨氣一吐而空,可看著下麵那些麵黃肌瘦、眼神惶恐的婦孺,終究是狠不下心腸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他楊家世代受儒家教化,講究個“仁”字,見死不救,非君子所為。最終,他還是下令打開了莊園的大門,收留了這群昔日的對頭。
當然,收留不等於原諒,更不是平等相待。永恩君這群人進了莊園,便被安排在最邊緣、條件最艱苦的區域,承擔最繁重的勞役,成為了莊園內地位最低下的存在,飽受白眼。但楊遠方到底給了他們一條活路,至少,能讓他們吃得上一口飽飯,不至於凍餓而死,或慘死於亂軍刀下。這對於已經失去一切的永恩君等人來說,已是天大的恩賜。
楊遠方能做到這一點,其底氣不僅來自於那五百異人和龐大的莊園,更源於他自身卓越的學識。他是楊家“學霸”基因的傑出代表,年少時便遠渡重洋,前往西方係統學習過先進的農業、水利和工程技術。逃到這片氣候嚴寒、土地廣袤但開發程度較低的東北地區後,他並沒有照搬中原或百新國的舊有模式,而是根據當地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科學地引進、培育和推廣適宜的農作物,興修水利,改進耕作技術。正是憑借這“知識的力量”,他才能在短時間內將這片蠻荒之地變成沃野千裡的糧倉,積累起富可敵國的財富,成為名副其實的本地首富,也為收容大量人口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楊遠方那張嘴,對著永恩君等落魄貴族時是毫不留情的刀子,但落到實處,對收容的這群“流民”倒也算得上仁至義儘,至少保證了基本的溫飽與安全。然而,命運似乎總喜歡在看似平靜的水麵投下石子。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長子楊前鋒,竟在與永恩君女兒長期的相處中,從兩小無猜的玩伴,漸漸滋生了情愫,最終深深相愛。
起初,楊遠方並不以為意,隻覺得是少年人情竇初開,等楊前鋒再長大些,見識廣了,自然會明白家族、身份這些現實的分量。他安排楊前鋒前往中原老君觀學藝,一方麵是為了提升兒子修為,另一方麵也未嘗沒有讓他遠離那段“不般配”感情的想法。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楊前鋒在老君觀潛心修行,煉丹習武,心中對那位青梅竹馬的牽掛卻未曾稍減。數年之後,他藝成歸家,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向父親展示所學,也不是協助管理莊園,而是徑直跪在楊遠方麵前,鄭重其事地提出要娶永恩君的女兒為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遠方當時的臉,黑得如同鍋底一般。他心目中理想的兒媳,應是門當戶對,能對家族有所助力的大家閨秀,而不是一個亡國貴族、如今依附於他家、地位低下的女子。這樁婚事,在他看來,簡直是自降身份,徒惹人笑話。父子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但楊前鋒性格中繼承了父親的執拗,認定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來。最終,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想到亡故的發妻,楊遠方重重地歎了口氣,心不甘情不願地妥協了。在婚禮上,他板著臉,勉強喝了新婦敬的茶,那表情讓他的填房夫人、來自百新國高家的小姐高愛信都忍不住私下裡笑話他口是心非。
楊前鋒很小的時候生母就去世了,楊遠方續娶高愛信,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安撫跟隨他們逃難而來的百新國高家等舊部勢力,屬於政治聯姻的性質。高愛信為楊遠方生下一女,後來嫁給了紀家。紀家雖然後來有些沒落,但家族中依然不乏強者。楊前鋒與這位繼母關係不算親近,但至少表麵維持著和睦。
然而,這樁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婚姻幸福,並未持續太久。安穩的日子過了沒幾年,時代的巨輪便無情地碾過這片土地。東島人的鐵蹄終於踏破了相對平靜的東北,他們與當地一些賣國求榮的軍閥勾結,開始對不肯屈服的大小勢力進行殘酷的清剿。楊遠方建立的這片富庶莊園,因其規模和影響力,自然成為了首要目標之一。
一場慘烈的圍剿戰爆發了。儘管莊園內的五百異人和招募的壯丁拚死抵抗,但麵對裝備精良、人數占優的東島軍隊和叛軍,終究是寡不敵眾。楊遠方和高愛信在戰鬥中為保護族人撤退,雙雙壯烈殉難。莊園陷落,火光衝天,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楊前鋒強忍著喪父喪母的巨大悲痛,帶著身懷六甲的妻子永恩君的女兒)和尚未出嫁的妹妹高愛信所生),以及一批僥幸突圍的族人、部曲,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逃亡之路。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一路上風餐露宿,擔驚受怕,目睹了無數人間慘劇。他們不敢停留,一路向西,穿越荒原,躲避盤查,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相對偏遠、局勢也稍緩的西北地區。
此時的楊前鋒,失去了顯赫的家世和富足的生活,幾乎一無所有,隻剩下身邊寥寥無幾的親信和滿身的疲憊。西北苦寒之地,生存不易。但楊前鋒沒有倒下。他繼承了父親楊遠方的堅韌和學識,也擁有從老君觀學來的安身立命之本——精湛的煉丹術。
他利用煉丹術煉製一些療傷、補氣的丹藥,換取生活所需,至少保證了跟隨他的人們不至於餓死凍斃。同時,他也將從父親那裡學到的農業知識運用起來,根據西北乾旱、寒冷的氣候特點,帶領族人們開墾荒地,尋找適合種植的作物,慢慢嘗試著紮根。期間,也得到了早已在西北經營多年的西北楊家的一些接濟和幫助,總算是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勉強站穩了腳跟。
隨著東北全境淪陷,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向西北,其中不乏一些心懷救國理想的進步人士。楊前鋒在一位本家兄長楊前進的介紹下,開始暗中與這些進步人士接觸。他利用自己煉丹師的身份和逐漸建立起來的人脈網絡,為這些誌士提供掩護、藥品和有限的資金支持。雖然自家日子依舊緊巴巴的,但能看到同胞們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奔走努力,楊前鋒覺得這一切的艱辛都是值得的。在大家的互相扶持下,在西北這片新的家園,幸存下來的人們,日子雖然清苦,但總算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逐漸從亡國破家的陰影中走出,開始新的生活。楊前鋒這一支家族的命運,也在這時代的劇變中,書寫下了充滿血淚與堅韌的一頁。
喜歡影綜:我在韓劇做有錢人請大家收藏:()影綜:我在韓劇做有錢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