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軒到省委辦公廳綜合處任職已過半月。他愈發清楚,秘書的真本事是“識、判、辦、協、補”的綜合硬功——見事早、判事準、乾事實、協調順、補位快,缺一不可。
白天一到崗,文件堆成小丘。他讀文件從不止看字麵,更帶著“聯動思維”。農業廳的農田請示,他標完數據,補注“需同步對接國土、財政部門,明確資金與規劃匹配度”;發改委的產業草案,他旁寫“建議協調鄰省發改委,核實產業協同細節”。
中午留辦公室,他不光整理文件,還會列“協調清單”。把涉及多部門的事項,按“牽頭單位、配合單位、銜接節點”列清楚,提前想好可能卡殼的環節。
他格外注重觀察溝通技巧。去茶水間時,聽督查室同事催項目進度,記下“先講政策要求、再談實際困難”的溝通方式;看李秘書對接會議安排,學他“用數據說明緊迫性、用方案減少分歧”的話術。
一次協調省直單位調研,最見溝通功底。有兩個廳局都想把調研點放自己負責的區域,互不相讓。秦宇軒沒簡單傳話,先分彆找兩局的聯係人,說清“調研是為摸全省情況,兩處各有亮點”,再提議“上午看a局的產業園區,下午去b局的鄉村試點”,還主動協調車輛路線,最終兩邊都滿意。
幫張處長整理分析會名單時,他發現兩家重點企業的參會人時間衝突。他挨個打電話,先講會議對企業的意義,再根據兩人日程,協調一人現場參會、一人提交書麵發言,既保了參會質量,又給足了企業麵子。
張處長看在眼裡,在處裡說:“宇軒不光會乾事,更會協調。能把複雜的事捋順,這是秘書的核心本事。”
這話讓競爭秘書崗的李偉和趙鵬更不服氣。
李偉性子急,溝通全憑嗓門。一次讓他通知各單位交材料,有人拖延遲交,他隻會說“領導催了,趕緊交”,結果沒人當回事。秦宇軒接手後,給延遲的單位打電話,先問“是不是遇到了統計困難”,再講“材料要彙總給領導決策,晚了會影響你們的工作推進”,沒半天就收齊了材料。李偉見了,撇著嘴說“就會耍嘴皮子”。
趙鵬的溝通則藏著算計。他知道秦宇軒要對接省統計局核實數據,故意跟統計局的人說“秦宇軒是新人,數據不用太較真”。秦宇軒去對接時,發現對方態度敷衍,立刻察覺不對。他沒當麵拆穿,而是拿出過往的統計公報,逐條比對說明“數據偏差會影響政策判斷”,還承諾“後續有疑問隨時聯係我”,用專業和誠意打動了對方,順利拿到準確數據。
事後,秦宇軒找到趙鵬,平靜地說:“協調是為了把事辦好,不是拆台。下次有問題,我們可以一起溝通。”趙鵬臉上一陣白一陣紅,沒敢接話。
其他同事的小動作也沒斷過。有人傳他“靠文章走後門”,秦宇軒午休時聊起過往:“在西北交大當老師時,牽頭做教改調研,要協調十幾個學院。一開始沒人配合,我就挨個去學院辦公室,聽他們的顧慮,改調研方案,最後不光順利完成,還出了實實在在的教改建議——溝通的本質,就是換位思考。”
大家聽了,再沒人提“走後門”。沒真本事,光靠嘴說,既協調不好事,也站不穩腳。
半個月過去,他的筆記本記滿了。除了工作要點和反思,還有一頁專門記“溝通技巧”:對急性子的人講效率,對謹慎的人講細節,對基層單位多講政策利好。
他知道,競爭才剛起步。但他不慌——秘書的真本事,是寫得出、看得準、乾得實,更能牽得頭、搭好橋、聚合力。
就像他在筆記本最後一頁寫的:“筆杆子是底氣,協調力是紐帶,唯有兩者兼具,才能把秘書的活乾到點子上。”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