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元旦午後,秦宇軒回到宿舍。
窗外陽光正好,他卻沒歇著,拿出筆記本攤在桌上。
按照林致遠的要求,開始草擬協調會開場白和流程稿。
先列出核心議題:進度彙報、問題反饋、任務分解。
想到部門推諉情況,特意加了“責任認領”環節。
寫著寫著,李梅說的相親、許曼的示好閃過腦海。
他搖了搖頭,把雜念壓下去——主持會議才是重點。
傍晚,秦宇軒煮了碗麵條。
邊吃邊翻機械局發來的細則修改稿。
“工資發放周期”旁批注:建議每月15日前發放,避免拖欠。
“考勤管理”條款模糊,補充:需明確加班核算標準,銜接正式工係統。
改完後,發電子版給林致遠,附言“4日,周一上午準時過去”。
周一早上,秦宇軒提前十分鐘到林致遠家。
阿姨端來熱茶:“林書記在書房等你,煮了雜糧粥。”
進書房,林致遠正看文件,桌上擺著那份細則。
“書記,早。”秦宇軒輕聲說。
“坐,”林致遠抬眼,“你的修改意見很到位,戳中要害了。”
兩人逐頁討論,秦宇軒快速記下補充建議。
早飯時,林致遠突然問:“個人問題真打算一直推?”
秦宇軒愣了下,不好意思地笑:“工作太忙,沒精力。”
“工作再忙,彆丟了生活,”林致遠語氣溫和,“整改穩定了,遇合適的試試。”
秦宇軒點頭應下,心裡卻清楚,眼下得先顧好工作。
下午,秦宇軒回宿舍打磨會議流程。
對著鏡子練開場白,調整語氣語速。
預判各部門可能提的棘手問題,備了幾套說辭。
手機響了,大學同學約周日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