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的風穿過竹林,帶著山雨欲來的潮濕。省紀委辦案基地的燈光徹夜未眠,映照著梁明達和劉錚眼中沉澱的冷光——他們很清楚,閆守仁的落網,不過是撕開了一張覆蓋全省的腐敗巨網的邊角。
閆守仁被捕,卻如同一枚啞火的炸彈——人已落網,秘密卻隨著他擲向境外的背包,墜入未知的深淵。鮮少有人知曉,他並非孤身作惡,而是“老爺子”最隱秘的“影子”,這位遠房堂弟,既是“老爺子”在陝西康南地區謀財害命的幫凶,更是其操縱官場、號稱“地下組織部”的關鍵執行者。這些年,從鄉鎮科員到省直部門副職,多少人的仕途升降,都由“老爺子”一句話定奪,而閆守仁便是負責傳遞消息、收取“捐官費”的中間人,一本暗賬上記滿了官員的名字與對應的價碼。
“他交出來的,隻是冰山一角。”梁明達在指揮屏前負手而立,指尖劃過屏幕上康南地區的工程地圖,“真正的核心,還在那背包的硬盤裡——不僅有他們在康南草菅人命的證據,更鎖著全省‘買官進爵’的交易底冊,那是一把能撬動半個官場的鎖。”誰能想到,康南那座爛尾的民生大橋,本該用於加固橋墩的資金,一半進了“老爺子”的口袋,另一半成了某位省領導的“賀禮”;而反對工程違規推進的村民,最終“意外”墜入江中,案子被壓了整整三年。
審訊室內,閆守仁神色平靜,言語滴水不漏。他供出幾本無關痛癢的商業賬冊、指認了兩個邊緣小官,卻對硬盤密碼絕口不提——他太清楚,那密碼背後連著的,是“地下組織部”的命脈,是數十位廳局級官員的把柄,也是他唯一能保命的籌碼。直到技術組從他皮帶夾層中,取出那三張微縮密碼卡,他眼中的僥幸才如冰裂般破碎。這卡片上的每一組紋路,都對應著一筆肮臟的交易:某縣縣長為升處級,一次性奉上兩套房;某廳某處長期“孝敬”,才保住了分管工程的肥差。
“這是自定義矩陣密碼的密鑰。”中紀委特聘的密碼專家撫著卡片,聲如古井,“沒有對應的密碼本,強行破解隻會觸發自毀——裡麵的工程腐敗清單和買官記錄,會瞬間化為灰燼。”
密碼本是什麼?是一本書?一份文件?還是一段隻有閆守仁知曉的密語?專案組連夜翻查他半生痕跡:辦公室的舊籍、老宅的藏書、親友的記憶……最終,在一本他青年時代翻閱至扉頁泛黃的《新華字典》中,找到了答案——字典每頁空白處的鉛筆標注,看似隨手塗鴉,實則是“密碼對照表”:“木”代表“官員晉升”,“水”對應“工程回款”,而“火”,則是“需要處理的人”,康南那位村民的名字旁,便畫著一個小小的“火”字。
當密鑰與字典的字符在屏幕上首次匹配成功,跳出的第一行密文,便讓全場寂靜——那是一封來自某位已調任省部級要員的親筆批示影本,內容並非公務,而是“同意將康南國土局副局長位留給張某,費用已收”,落款日期,恰是那位村民“意外”去世的第二天。
“收網。”梁明達隻說了兩個字,聲音裡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清晨六點,“利劍”出鞘。康安、省城、外地……多地同步行動。西山院落中,“老爺子”腕上的手銬代替了掌心盤玩的核桃,他曾靠著“地下組織部”的勢力,在省裡呼風喚雨,如今再無機會擺弄那些“官場規則”;財政局彭處長的早茶未涼,人已坐上紀委的車,他是“老爺子”的“財務總管”,不僅幫著洗白工程腐敗的贓款,更負責給“地下組織部”的“官員庫”記賬;發改委吳副巡視員在辦公室的沙發上被喚醒,窗外朝陽正撕裂雲層,他當年正是靠著“老爺子”的運作,才從冷門部門調到實權崗位,這些年也為“老爺子”的違規工程一路開綠燈,甚至幫著修改項目驗收標準。
而閆守仁,在見到破譯出的密文——尤其是那頁記滿官員名字與“捐官費”的暗賬時,終於癱軟。他再也無法支撐,交出境外郵箱的密鑰,供出硬盤的讀取程序,像一具被抽去骨血的空殼——他知道,“地下組織部”倒了,工程腐敗的底被掀了,康南的人命案藏不住了,自己再無翻身的可能。
境外組織在多方壓力下妥協,交還背包與硬盤。當技術人員將密鑰插入程序,解鎖硬盤的刹那,更多黑暗被暴露在天光下:不止有“買官進爵”的交易記錄、官員們的親筆承諾,還有數段偷拍的視頻——酒宴中,“老爺子”拍著某市委書記的肩說“下個月給你動一動”,對方立刻奉上一張銀行卡;密室裡,閆守仁彙報康南工程“問題已解決”,“老爺子”點頭冷笑“少一個人,少很多麻煩”;而某建築公司老板將一遝遝現金堆在桌上,笑著說“大橋的質量,您放心,保證‘過關’”。
“這不僅是康安的終局,”梁明達望向窗外漸亮的天光,指尖捏著那份工程腐敗清單,“更是清理全省‘地下組織部’的開端——這些靠買官上位、靠工程斂財的蛀蟲,一個都跑不了。”
劉錚沉默頷首,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些官員的名字上。硬盤中的數據如一把淬火的劍,既斬落了以“老爺子”和閆守仁為核心的黑網,也映出了更深處——那些隱藏在“正常提拔”“合法工程”外衣下的官場毒瘤。
天亮了,晨光照亮了康南連綿的群山,也照亮了案卷上密密麻麻的罪證。警笛聲在城市各處響起,一場席卷全省的反腐風暴,正隨著朝陽一同升起。而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