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號”b7泊位的臨時服務器旁,凱正小心翼翼地將一根銀色數據線插入艾塔尼防磁存儲芯片的接口。芯片表麵刻著複雜的靈能紋路,在ed燈的照射下泛著淡藍色的微光,像一塊蘊藏著無儘秘密的寶石。服務器的風扇發出輕微的“嗡嗡”聲,屏幕上不斷滾動著數據傳輸進度條——“35…42…51”,每跳動一個百分點,凱的呼吸就沉穩一分,額頭上的汗珠卻在悄然增多。
“數據傳輸不能中斷,哪怕一秒鐘都不行。”凱盯著屏幕,手指懸在應急電源開關上方,“臨時服務器的能源來自地熱汲取器的分支接口,剛才莉娜說港口區的管線有輕微泄漏,可能會導致電壓波動,我們必須做好應急準備。”
雷諾站在服務器旁,手中握著一塊應急能源核心,隨時準備接入備用接口:“放心,我已經將核心的輸出電壓調整到和服務器匹配的參數,一旦電壓波動超過5,我會立刻切換到備用電源,保證數據傳輸不受影響。”
星璃坐在服務器另一側,額間的晶體泛著穩定的紫光,靈能像一張細密的網,覆蓋了整個服務器和存儲芯片。“我的靈能能感應到數據流動的軌跡,目前傳輸很穩定,沒有出現數據包丟失的情況。”她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令人安心的篤定,“防磁芯片的能量場也很完整,能抵禦外部的電磁乾擾,就算遇到追獵者的信號掃描,數據也不會被破壞。”
這是數據庫的第一次備份,目標是將“希望方舟”中最核心的艾塔尼科技資料——材料學手冊、能量理論圖譜、靈能裝置設計圖——轉移到防磁存儲芯片中。服務器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碼像流淌的星河,其中既有人類熟悉的機械工程術語,也有艾塔尼文明特有的靈能符號,兩種截然不同的知識體係在數據流中交織,仿佛在訴說著兩個文明跨越時空的對話。
“78…85…92!”凱的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馬上就要完成了!這是第一塊芯片,主要存儲材料學和能量理論,接下來我們還要備份靈能裝置設計和追獵者弱點分析,分彆存到另外四塊芯片裡,做到‘分散存儲,多重保險’。”
當進度條跳到100時,服務器發出一聲輕微的“滴”響,屏幕上彈出“數據傳輸完成,驗證無誤”的提示。凱長舒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拔出防磁芯片,將其放入特製的金屬保護盒中——盒子內壁貼著靈能屏蔽膜,能進一步隔絕外部乾擾,確保芯片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絕對安全。“第一塊備份完成,接下來我們轉移到‘先鋒號’核心控製室的主存儲節點,那裡的能源更穩定,適合存放最核心的備份。”
“先鋒號”核心控製室位於地下三層,雖然經曆過追獵者的襲擊,但主存儲節點幸運地避開了炮火,隻是入口被坍塌的混凝土塊堵塞。莉娜和小林從港口區探查回來後,立刻加入了清理入口的隊伍——莉娜用激光步槍切開混凝土塊的鋼筋,小林則用撬棍將碎塊搬開,兩人配合默契,很快清理出一條僅容一人通過的狹窄通道。
“主存儲節點的接口是艾塔尼風格的,需要用靈能激活才能接入。”星璃走在最前麵,靈能感應引導著眾人避開通道內鬆動的岩石,“我的靈能已經感應到節點的能量波動,雖然很微弱,但還在正常運轉,應該能接收備份數據。”
核心控製室的主存儲節點是一個圓柱形的金屬裝置,表麵布滿了與防磁芯片匹配的接口,裝置中央的顯示屏上,還殘留著戰前的最後一條記錄——“能源供應中斷,進入休眠模式”。星璃將防磁芯片插入接口,額間的晶體光芒變亮,靈能緩緩注入節點。片刻後,顯示屏重新亮起,彈出“靈能驗證通過,允許數據寫入”的提示。
“開始傳輸核心備份!”凱連接好數據線,服務器再次啟動,這次的數據傳輸速度比之前更快,不到1小時就完成了核心資料的寫入。當最後一個數據包驗證無誤時,主存儲節點的指示燈從紅色變為穩定的綠色,象征著備份成功且處於安全狀態。
“現在,數據庫有了三重保障——主存儲節點1份,防磁芯片4份,其中2份由我們隨身攜帶,另外2份分彆藏在b7泊位的地熱管道和艾塔尼倉庫的隱蔽夾層中。”雷諾看著眾人手中的金屬保護盒,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就算其中一處備份出現問題,我們還有其他備份可用,數據庫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脆弱了。”
數據庫的安全得到保障後,團隊開始了係統性的學習——這比備份更具挑戰性。臨時會議桌被改造成學習桌,上麵攤開著從數據庫打印出來的基礎資料:艾塔尼材料學手冊的扉頁上,畫著星晶礦石的分子結構示意圖,複雜的化學鍵用不同顏色標注;能量理論圖譜則用三維立體圖形,展示了靈能與常規能源的轉化過程;最基礎的靈能裝置設計圖上,標注著每個零件的尺寸和靈能注入點,旁邊還有凱用炭筆補充的人類工程學注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這星晶礦石的分子結構也太複雜了吧?”小林拿著材料學手冊,眉頭緊鎖,手指在示意圖上反複滑動,“常規的金屬鍵是線性的,而它的化學鍵是網狀的,還帶有靈能共振的節點,根本看不懂怎麼合成啊。”
老周也對著能量理論圖譜犯了難——圖譜上的能量轉化公式用的是艾塔尼符號,雖然旁邊有人類文字的翻譯,但公式中的變量和常數完全超出了他的知識範圍。“比如這個‘靈能傳導係數’,手冊上說它與溫度、壓力和靈能頻率都有關係,但具體怎麼計算,完全沒有頭緒。我們就像小學生看大學課本,連最基礎的概念都理解不了。”
凱的情況稍好一些,他之前研究過“希望方舟”的部分資料,對艾塔尼科技有一定的基礎,但麵對更深入的理論,依舊感到吃力。“比如這個‘靈能機械兼容理論’,手冊上說需要讓靈能回路的共振頻率與機械係統的振動頻率保持一致,才能避免能量對衝。但怎麼測量振動頻率,又怎麼調整靈能回路,手冊上隻有理論,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我們隻能一點點摸索。”
星璃是團隊中唯一能快速理解靈能相關知識的人——她的靈能感應能直接“看到”能量流動的軌跡,很多晦澀的理論,她隻要通過靈能模擬,就能瞬間理解。“比如這個‘靈能緩衝環的設計原理’,其實就是通過改變環的內徑和靈能注入角度,讓多餘的能量在環內形成循環,而不是向外擴散。”星璃拿起炭筆,在紙上畫出靈能流動的軌跡,“你們看,當靈能從這個角度注入時,會沿著環的內壁旋轉,遇到阻礙時就會自動分流,這樣就不會產生對衝了。”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星璃甚至用靈能在空氣中勾勒出緩衝環的三維模型——淡紫色的靈能形成一個環形,當她注入少量靈能時,模型內部立刻出現了循環流動的能量軌跡,直觀地展示了手冊中的理論。“太神奇了!這樣一看我就懂了!”小林興奮地說道,之前的困惑瞬間消散,“星璃,你能不能多演示幾個理論?比如那個‘星晶材料的靈能激活條件’?”
星璃笑著點頭,靈能模型再次變化,這次展示的是星晶礦石的分子結構——當她調整靈能頻率時,模型中的化學鍵開始輕微振動,網狀結構逐漸展開,露出裡麵的靈能節點。“星晶材料需要特定的靈能頻率才能激活,頻率太低,節點無法打開,頻率太高,節點會被燒毀。手冊上的最佳頻率是5.8赫茲,我們可以用之前找到的靈能調節器,慢慢測試這個頻率。”
在星璃的幫助下,團隊的學習進度明顯加快——凱負責將艾塔尼理論轉化為人類能理解的工程學方案,比如將靈能緩衝環的設計參數轉化為具體的尺寸和材料要求;老周則結合自己的機械知識,研究如何用現有材料模擬星晶礦石的特性;莉娜和小林則專注於基礎概念的記憶,尤其是追獵者弱點分析中的關鍵數據,比如他們的護盾頻率和能源核心的薄弱部位。
學習過程中,困難依然存在——有些理論需要特定的實驗設備才能驗證,比如“靈能與金屬的融合比例”,他們隻能用3d打印機製作小型樣品,通過靈能感應測試融合效果;有些公式需要複雜的計算,他們沒有專業的計算設備,隻能用簡易的計算器一點點推導,經常算到深夜;還有些設計圖缺少關鍵零件的參數,他們隻能根據現有零件反向推測,過程充滿了試錯。
“今天我們測試了3種靈能與金屬的融合比例,隻有1種達到了手冊上的最低標準,融合強度還是不夠,可能需要調整星晶粉末的添加量。”一天的學習和實驗結束後,凱疲憊地總結道,手中的筆記本上記滿了測試數據和失敗原因,“不過我們也有收獲——找到了靈能緩衝環的最佳內徑尺寸,比手冊上的推薦尺寸小0.5厘米,這樣能減少15的能量損耗。”
“這就是進步啊!”雷諾看著筆記本上的數據,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們從一開始連理論都看不懂,到現在能自主調整參數、進行實驗,已經比之前強太多了。數據庫就像一座燈塔,雖然我們現在還在燈塔的微光範圍內摸索,但隻要堅持學習,總有一天能走到燈塔的腳下,掌握裡麵所有的知識。”
莉娜也點頭表示讚同:“今天學習的追獵者弱點分析,讓我對以後的戰鬥更有信心了——他們的護盾在遇到特定頻率的靈能攻擊時會出現漏洞,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性,調整新艦主炮的靈能頻率,以後再遇到追獵者,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夜幕降臨,b7泊位的ed燈依舊明亮,學習桌前的眾人卻沒有絲毫睡意——星璃在紙上繪製靈能裝置的改進草圖,凱在旁邊標注工程學參數,老周則研究著3d打印機的材料配比,莉娜和小林則在背誦基礎理論公式。數據庫的光芒,像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了他們學習的道路,也照亮了團隊未來的希望。
星璃抬頭看向窗外的星空,額間的晶體泛著與防磁芯片相似的微光。她知道,學習艾塔尼科技的道路還很長,未來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但隻要數據庫這座燈塔還在,隻要團隊還在一起,他們就一定能克服困難,掌握這些珍貴的知識,為新艦的建造、為對抗追獵者、為人類文明的延續,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數據庫的備份完成了,學習的征程才剛剛開始。在這片廢墟中,知識帶來的希望,比任何資源都更珍貴,比任何武器都更強大。而他們,正沿著這座“希望的燈塔”指引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朝著更強大、更光明的未來,堅定地走去。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