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快快平身,看座。”
雍和帝笑容和煦,顯得心情頗佳,他仔細打量著風塵仆仆卻更顯沉穩剛毅、目光深邃的秦易,語氣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讚賞。
“北疆苦寒,戰事艱辛,朕雖深居九重,亦能想見一二。愛卿此番出征,不僅力克強敵,更能審時度勢,以最小代價迫降哈撒,訂立盟約,為我大夏奠定北疆數年太平之基,此功卓著,朕心甚慰!”
秦易再次謝恩,然後才在太監搬來的錦墩上欠身坐下。
他並未急於表功,而是用一種清晰、平實又不失恭敬的語氣。
將北疆戰事的經過、幾次關鍵戰役的決策、遇到的困難、軍中將士的英勇。
以及最終與哈撒談判的細節、盟約的主要條款、目前邊境的態勢、瓦剌內部的可能動向等等,條理分明、重點突出地一一稟報。
他既突出了皇帝的英明決策與將士們的浴血奮戰,也毫不避諱地談及了自己在關鍵時刻的考量與決斷,語氣坦誠,姿態放得很低。
雍和帝聽得極為專注,不時微微頷首。
尤其是在聽到秦易如何運用計謀離間聯軍,如何選擇時機斷其糧道。
最終又如何在絕對優勢下選擇“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政治手段解決軍事難題時,眼中屢屢閃過激賞之色。
“愛卿深謀遠慮,智勇雙全,非一般赳赳武夫可比。既能破陣殺敵於萬軍之中,亦能運籌帷幄,安邦定國於千裡之外,實乃朕之肱骨,國之乾城!”
然而,就在這看似君臣相得、氣氛融洽之際,雍和帝話鋒看似隨意地一轉,仿佛不經意間提起。
“朕近日聽聞,愛卿凱旋歸途之中,似乎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麻煩?可有受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易心中凜然,知道真正的試探來了。
他麵色絲毫不變,依舊是那副沉穩如山的模樣,平靜地回答。
“回陛下,確有此事。在途經落雁坡時,遭遇了百餘名不明身份的匪徒襲擊。幸得麾下將士警惕,反應迅速,已將匪徒儘數殲滅,未曾驚擾聖聽。想來不過是些流竄作案、不開眼的毛賊,或許是聽聞大軍攜帶賞賜,心生貪念,鋌而走險罷了,不足掛齒,臣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
他輕描淡寫,將一場精心策劃、目標明確的伏殺,定性為“毛賊劫道”。
既避免了在毫無實證的情況下直接指控朝中重臣而引發不可控的劇烈衝突。
也巧妙地顯示了自己的氣度、對局麵的強大掌控力以及不願借此生事的姿態。
雍和帝深邃的目光在秦易臉上停留了片刻。
對他這番滴水不漏的回答似乎頗為滿意,臉上的笑容更真切了幾分,頷首道。
“嗯,愛卿無事便好,朕也就放心了。不過,京畿重地,天子腳下,竟有匪類如此猖獗,膽敢襲擊凱旋王師,朕定要下旨嚴查,絕不姑息!”
“愛卿一路勞頓,想必也辛苦了,今日就先回府好生歇息,與家人團聚。明日大朝,朕再於百官麵前,論功行賞,必不使功臣寒心!”
“臣,謝陛下體恤!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秦易起身,恭敬地行禮拜謝,然後緩緩退出了養心殿。
走出那象征著無上皇權的宮殿,午後的陽光照射在身上,帶來一絲暖意。
但秦易的心卻如同浸在寒潭之中。
這場看似和諧的君臣奏對,僅僅是一個開始。
皇帝的態度曖昧難明,既有褒獎與倚重,更有深深的試探與難以消除的忌憚。
明日那場注定萬眾矚目的大朝會。
那關乎他未來命運走向的封賞,才是真正的風尖浪口,是各方勢力角逐的中心舞台。
他需要養精蓄銳,以最飽滿的狀態,去迎接那場不見刀光,卻凶險更勝戰場的朝會。
喜歡紅樓:開局呂布戰力的我強奪金釵請大家收藏:()紅樓:開局呂布戰力的我強奪金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