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僵持不下、幾乎難以收場之際。
突然,殿外傳來侍衛極其急促的腳步聲和高聲稟報,帶著顯而易見的驚惶。
“報——八百裡加急軍報!北疆急奏!”
一名風塵仆仆、甲胄染血、嘴唇乾裂的信使被兩名侍衛幾乎是攙扶著急速引入殿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信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用儘最後力氣高高舉起一封插著三根染血雉羽、代表最緊急軍情的文書,聲音嘶啞如同破鑼
“陛下!韃靼部聯合瓦剌殘部,集結鐵騎超過十五萬,繞過防線,猛攻宣府、大同!我軍寡不敵眾,血戰三日,防線……防線已被撕開缺口,總兵張將軍……張將軍力戰殉國!北疆……北疆危在旦夕,懇請朝廷速發援兵!”
此報如同九天驚雷,帶著血與火的氣息,瞬間劈散了朝堂上所有的爭吵與算計!
北疆!
那個剛剛用無數將士鮮血和生命才換回短暫安寧的邊關,再次燃起了滔天烽火!
而且形勢如此危急,總兵殉國,防線被破!
若讓韃靼鐵騎長驅直入,破關南下,兵鋒直指京師,則國本動搖,社稷危矣!
滿朝文武,儘皆失色,驚呼聲、抽氣聲、不敢置信的低語響成一片。
所有人的目光,不受控製地,帶著最後的希望與全部的重量,再次齊刷刷地聚焦到秦易身上!
滿朝上下,論及對北疆地理、敵情、軍務的熟悉程度。
論及臨陣指揮、沙場征戰的赫赫功勳與不敗威名,無人能出其右!
他,就是此刻唯一能穩住危局、擎天保駕的不二人選!
雍和帝的臉色在刹那間變了幾變,驚怒、擔憂、權衡、無奈……
種種複雜情緒最終化為一聲無聲的歎息和冰冷的決斷。
他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怒火與那絲極其不願承認的、對秦易軍事能力的依賴,聲音帶著金屬般的質感,沉聲道。
“北疆軍情,如火燎原,刻不容緩!社稷安危,重於泰山!秦愛卿。”
“臣在。”
秦易上前一步,躬身應道,臉上依舊看不出喜怒,仿佛早已料到此刻。
“朕命你,暫卸樞密院一切事務,授北疆行軍道大總管,持尚方寶劍,總覽北疆一切軍務,有臨機專斷、先斬後奏之權!即刻點齊兵馬,前往北疆,督師禦敵,務必擊退韃虜,收複失地,安定邊疆!”
雍和帝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龍禁衛副統領周倉,率三千龍禁衛精銳,隨行聽用,護衛周全!望卿……體念朕心,不負國恩,早日克敵,奏凱還朝!”
這一招,既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國事抉擇。
放眼整個朝堂,能擔此重任者,唯秦易一人。
同時,也是一石二鳥的帝王權術。
將秦易這頭勢不可擋的猛虎調離京城這個權力角鬥場,派往最危險、勝負難料的邊關血戰。
同時將其最核心的嫡係力量帶離京城,既能解邊關燃眉之急,又能暫時消除京中的“心腹之患”,可謂一舉兩得。
秦易心中冷笑,對皇帝的算計洞若觀火。
麵上卻依舊是那副沉穩恭敬的模樣,撩袍單膝跪地,聲音鏗鏘,擲地有聲。
“臣,秦易,領旨!必當竭儘全力,身先士卒,蕩平寇虜,以報陛下天恩,衛我疆土安寧!若不能勝,臣,提頭來見!”
一場看似針對秦易、凶險萬分的致命風暴。
竟因這突如其來的邊關急報,以這樣一種戲劇性的方式暫告段落。
秦易得以保全,甚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臨機專斷之權
兵權在握,威勢更增,但也被迫離開了京城這個帝國的心臟,這個他經營多年、關係網錯綜複雜的權力角鬥場。
舊勳集團如柳彪、石光珠等人,雖心有不甘,恨得咬牙切齒。
但在“國難當前”這頂無法抗拒的大帽子壓下,以及皇帝已然做出的、無人能夠反駁的決斷麵前,也隻能暫時偃旗息鼓,悻悻然地收回攻勢。
但他們看向秦易領旨謝恩、轉身大步流星離去那挺拔而決絕的背影時,眼中充滿了未能得逞的怨毒與更加深沉的、如同毒蛇般的算計。
扳不倒秦易,他們的怒火與恐懼,必將尋找新的、或許更為陰狠的出口。
京中的局勢,因秦易的驟然離開,非但沒有變得明朗。
反而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變得更加波譎雲詭,暗流洶湧,危機四伏。
喜歡紅樓:開局呂布戰力的我強奪金釵請大家收藏:()紅樓:開局呂布戰力的我強奪金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