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峒,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城池,而是依山勢修建的一座巨大寨堡。
以巨木和山石壘砌的寨牆高達三丈,環繞著主峰,易守難攻。
峒內不僅有黑水部的老弱婦孺,更囤積著大量糧草物資,以及那位被俘的、身份特殊的南安郡王。
此刻,留守峒內的黑水部長老和將領們,已是亂作一團。
首領圖瀚兵敗不知所蹤,主力損失慘重的消息已經傳來。
夏軍主力如同神兵天降,將黑山峒圍得水泄不通。
那麵迎風招展的“秦”字大纛和玄甲將士帶來的肅殺之氣,讓峒內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滅頂之災的恐懼。
秦易駐馬於黑山峒外一箭之地,冷靜地觀察著這座叛軍最後的巢穴。
寨牆上,黑水部的戰士緊張地握著武器,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最後的瘋狂。
“大將軍,是否立刻攻城?”
一員將領迫不及待地請戰。
落鷹澗的大勝讓全軍士氣高昂,所有人都想一鼓作氣,拿下這最後的功勞。
秦易卻搖了搖頭,目光深邃。
“困獸猶鬥,何況此地險要,強攻之下,我軍縱然能勝,傷亡亦必慘重。且那郡王還在他們手中,狗急跳牆之下,難保不會害其性命。”
他融合了房玄齡的智慧,深知有時候,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
武力是基石,但智慧的運用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並能更好地達成政治目標。
“傳令下去,圍三闕一。在北麵留出一個口子。”秦易下令。
眾將一愣,圍三闕一乃是攻城常用之法。
意在給守軍留下逃跑的希望,避免其死戰,但也可能讓重要人物逃脫。
秦易繼續道:“周倉,你率五百弓弩手,伏於北麵出口兩側山林,多備火箭。若其大隊人馬從此突圍,尤其是攜帶那郡王者,務必攔截,救下人質。”
“其餘各部,緊守營壘,沒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出擊。同時,將俘獲的黑水部傷兵,經過簡單包紮後,放回峒內。”
“再找幾個嗓門大的士兵,用土語向峒內喊話。”
命令一道道下達,眾將雖然有些不解,但還是嚴格執行。
很快,幾十名黑水部的傷兵被夏軍釋放,互相攙扶著,踉踉蹌蹌地走向黑山峒寨門。
他們的回歸,不僅帶回了夏軍並未虐殺俘虜的消息,更將外界慘敗的細節、白溪部倒戈的事實。
以及夏軍主帥秦易那如同魔神般的形象,生動地傳遞給了峒內的每一個人。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緊接著,夏軍陣中選出的大嗓門士兵開始用土語輪番喊話。
聲音透過沉重的空氣,清晰地傳上寨牆。
“黑山峒的人聽著!征南大將軍有令:隻誅首惡,脅從不問!”
“頑抗到底,隻有死路一條!寨破之日,雞犬不留!”
“獻出朝廷郡王,擒拿圖瀚家眷者,免死有功!”
“放下武器,出寨投降者,可保性命,發放路費,歸家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