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黔南,金黃的稻浪在秋風中起伏,閩都府的城牆上,王瀟望著遠處豐收的田野一陣出神。
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秸稈,流民們彎腰收割的身影如同波浪中起伏的小舟。
大人,最後一股叛軍逃往桂西方向了。
呂輕侯大步走來,鎧甲上還沾著晨露。
即使再放慢速度,殘存的叛軍也鐵了心,如同喪家之犬般跑出黔南往其他地區移動。
這殺星也太可怕了!
沾誰誰死!
王瀟輕笑一聲:這幫廢物,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他轉身看向城內新修建的糧倉,那裡已經堆滿了今秋的收成,不過也好,省得我們動手了。
陽光透過雲層,在王瀟的玄色披風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這一仗,他不僅徹底掌控了黔南,更收獲了近百萬人口和堆積如山的糧餉。
雖然那些叛軍不堪一擊,但帶來的收益卻遠超預期。
京城,太極殿。
殿外秋風卷著落葉拍打窗欞,發出沙沙的聲響。
老楚王捧著黔南捷報,枯瘦的手指微微發抖。
好!好!他連聲讚歎,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但當看到殿下一眾文武大臣陰沉的臉色時,笑容又漸漸凝固下來。
陛下。
三皇子出列,聲音恭敬中帶著急切,王瀟功高震主,若不加以製衡,恐成第二個國公爺啊!
四皇子也急忙附和:兒臣聽聞,黔南百姓隻知有王瀟,不知有朝廷......
老楚王眯起眼睛,目光在兩位皇子之間遊移。
秋風從殿門縫隙鑽入,吹得燭火搖曳不定。
他突然有了主意,決定來個順水推舟。
擬旨。老楚王對身旁太監小聲道,朕要先探探王瀟的口風。
當夜,一封蓋著玉璽的密信快馬加鞭送往黔南。
信中字斟句酌,既褒獎王瀟的功績,又隱晦地提及朝臣的擔憂,最後試探性地詢問他是否願意來京任職。
總之就是一句話,不是朕不相信你,而是大臣裡麵有壞人!
不關朕的事,都是他們逼的!
黔南都司衙門,王瀟讀完密信,不禁嗤笑一聲。
大人,這是要奪您的兵權啊!張仲君憤憤道。
王瀟不慌不忙地鋪開宣紙,提筆蘸墨:要是能奪的走,那我也認了。
他的回信寫得極為恭順——
臣永遠是陛下的臣子,一切遵從陛下旨意。
短短十餘字,卻讓老楚王在朝會上龍顏大悅。
看看!看看,這才是忠臣!
他抖著信紙對滿朝文武道,朕決定調王瀟入京,任五軍都督府左軍都督,負責東南衛所。
三皇子與四皇子對視一眼,齊聲高呼:父皇英明!
這個安排確實毒辣——
將王瀟從經營許久的黔南行省調離放到中央,又讓其負責陌生的東南,無異於虎落平陽!
滿朝文武齊齊稱讚老楚王聖明,一直到超會結束,氣氛都十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