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王瀟暗中籌措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運抵寧州府城。
李茂立刻以知府衙門的名義,在城內各處設立粥棚,此舉果然贏得了大量災民感激,“愛民如子”的青天名聲迅速傳播開來。
接著,他又以“預防賊寇襲擾、維持地方安定”為由,在流民中招募了足足五百青壯,組建了一支名為“寧安團練”的鄉勇隊伍。
並由莽山軍提供武器裝備和日常訓練。
做完這些後李茂投桃報李,直接下場扶持四通鏢局,將其指定為唯一官方合作夥伴。
整個寧州的商行何其多?
又有誰那麼頭鐵,敢駁新任知府的麵子?
四通鏢局的名聲隨之越來越響亮,業務範圍從最初的護送商隊,逐漸擴展到貴重物品押運乃至部分地區的彙兌,觸角伸得越來越遠。
借著這股“東風”,本世界新組建的“玄字營”也隨著商隊、鏢局去往各地,悄然滲透到寧州及周邊各州府。
一張無形的情報網絡,正在悄然鋪開。
......
......
就在莽山軍在王瀟的統領下依托鷹鉤嘴為根基,聯合新任知府李茂,將勢力經營得風生水起之時,遠在相州的安守忠同樣也沒閒著。
此人看似粗豪勇猛,實則粗中有細,兼具驍勇與謀略。
他牢記自家大人交付的使命,並未在相州繁華之地招搖過市,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帶著五百名精銳係統士卒潛入到相州最為偏遠、最為窮困的鄉村地帶。
在這些被官府和主流勢力遺忘的角落,安守忠小心翼翼地開始他的布局。
首先,他取了一個頗具親和力的名字——濟世軍。
顧名思義救濟世間困苦,這口號對於掙紮在溫飽線上的貧苦百姓而言有著天然吸引力。
為了維持“義軍”的正麵形象,安守忠白日裡收斂起沙場宿將的殺伐之氣,努力扮演一位悲天憫人、仗義疏財的豪傑首領。
他穿著樸素布衣走訪一個個破敗的村落,儘心傾聽百姓疾苦,不時將糧食無償分給斷炊的農戶,甚至還會出麵調解鄉間糾紛。
這種刻意營造出的“隻求濟世,不圖回報”的高大形象,使得濟世軍和安首領的名聲在這些窮鄉僻壤迅速傳播開來,吸引了不少走投無路的青壯前來投靠。
然而,想維持這種“義舉”是需要巨大成本的。
係統士兵固然無需糧餉,但拯救窮苦百姓,光靠空口白話畫大餅是行不通的,需要實實在在的糧食和銀錢。
安守忠從王瀟那裡帶來的啟動資金有限,坐吃山空絕非長久之計。
於是,每當夜幕降臨,白日的“安大善人”便徹底撕下麵具。
取而代之的是那位曾經擊敗過郭子儀、王思禮等名將,又跟隨王瀟征戰多個世界的悍將安守忠!
五百名係統士卒被分成多支小隊,如同暗夜中的利刃掀起一場又一場血腥殺戮。
這些目標,通常是盤踞在各處的山賊土匪,為禍鄉裡的地主惡霸武裝,乃至一些與濟世軍發生過衝突、或者單純是“肥得流油”的地方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