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險些暴露的經曆,給發熱的頭腦澆了一盆冷水。張夜意識到,即便是蚊子,在高度警覺的環境中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他需要更極致的隱蔽。跳蚤——這種更微小、幾乎無聲、常依附於生物或織物移動的生物,成為了他的新選擇。
變成跳蚤的過程比變成蚊子需要更精細的操控。他需要將自己想象成那種微不足道、擁有極強彈跳力的寄生蟲。變形成功後,世界以另一種令人眩暈的比例展開。地毯的纖維如同原始森林,空氣中漂浮的塵埃如同隕石。跳蚤的感官與蚊子不同,更依賴於對振動和溫度的感知,視覺相對退化,但這對於依附在目標身上進行移動和竊聽來說,反而更有利。
他改變了策略。不再從通風管道潛入,而是選擇在恒泰大廈地下車庫等候。當投資總監李明遠那輛黑色的奧迪a8停穩後,他化身跳蚤,憑借驚人的彈跳力,精準地附著在其西褲的褲腳上。就這樣,他被“帶”進了大廈,帶進了核心區域。
跳蚤的視角是貼地的、局限的,但卻能到達一些蚊子難以長時間停留的位置——比如,李明遠的皮鞋表麵,或者他辦公室沙發扶手的織物縫隙裡。這讓他能更清晰地聽到李明遠的電話內容、以及他與心腹在辦公室內的密談,獲取的信息質量顯著提升。當然,風險依舊存在,一次不慎的跳躍可能落入未知的深淵,或者被無意識拍扁,但張夜的操作越發熟練謹慎。
憑借跳蚤形態帶來的信息優勢,加上前期對恒泰操盤手法的熟悉,張夜的投資操作變得更加大膽和精準。他不再滿足於小步快跑,開始重倉出擊。那個關於“海科生物”的消息,他投入了當時的大部分資金。結果一如所料,在恒泰資本等機構的推動下,“海科生物”在利好公布前後連續漲停,張夜的資金曲線陡峭上揚。
一個月後,他的本金從22萬滾到了72萬。
又兩個月過去,在幾次成功的波段操作後,他個人銀行賬戶裡的數字,已經突破了五百萬大關。
財富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底氣。那個十平米的出租屋,再也無法容納他膨脹的野心和日漸增長的“玩世者”心態。繼續單打獨鬥,利用內幕消息個人炒股,不僅效率遇到瓶頸,而且資金量大了之後,頻繁的異常交易本身也容易引起監管注意。他需要一個幌子,一個能合法容納資金、並能將他的“信息優勢”部分洗白的平台。
於是,“夜行者投資谘詢工作室”在一個普通的寫字樓裡悄無聲息地成立了。張夜租下了一個不到一百平米的辦公室,簡單裝修,購置了電腦和必要的辦公設備。他通過網絡招聘和校友群,招了四五個同樣是應屆畢業、求職碰壁、但看起來還算踏實肯乾的年輕人——一個學財務的女生負責記賬和行政,兩個學計算機的男生負責維護係統和交易軟件,還有一個口齒伶俐的男生暫時充當客服和市場雖然目前並無市場可言)。
張夜自己,則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個微型公司的老板和唯一的核心“分析師”。他給員工開出了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薪水,但要求絕對服從和保密。公司的業務模式對外宣稱是“基於量化模型和另類數據挖掘的市場中性策略”,聽起來高大上,實則空洞。員工們的工作很簡單:執行張夜的指令。
每天,張夜不再需要親自化身昆蟲潛入龍潭虎穴。他隻需在自己的獨立辦公室裡,根據記憶中前一天或當天淩晨他可能以其他形態進行的“補充偵查”)從恒泰資本等機構竊聽來的信息碎片,結合公開市場分析,做出投資決策。然後,他通過內部通訊軟件,向外麵的交易員發出簡潔的指令:“開盤買入xxx,價格不超過xx元”,“下午兩點後,分批賣出yyy,均價儘量做高”。
員工們雖然對這位年輕老板神乎其神的“盤感”和幾乎從不失手的判斷感到驚訝和好奇,但高昂的薪水和對失業的恐懼讓他們選擇了沉默和執行。他們私下裡議論,張總可能是有特殊的消息渠道,或者真的是不世出的交易天才。工作室運作得井然有序,資金在張夜的遙控下,繼續穩健地增值。他不再滿足於股票,開始涉足期貨、期權等帶杠杆的衍生品,收益和風險同步放大,但憑借信息優勢,他總能險之又險地避開巨虧,攫取暴利。
張夜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搬進了黃浦江邊一套高檔公寓,開著新買的保時捷卡宴,衣著光鮮。他享受著金錢帶來的物質滿足,但內心深處,那種“玩世者”的孤傲和隱秘的刺激感,才是他真正的享受。他站在落地窗前,俯瞰著上海的繁華夜景,感覺自己如同一個隱藏在幕後的提線木偶師,操縱著市場的脈搏,而芸芸眾生,包括那些曾經需要他仰視的金融精英,都不過是他遊戲棋盤上的棋子。
然而,他低估了市場的複雜性和對手的敏銳。
恒泰資本內部,並非對異常情況毫無察覺。李明遠和他的風險控製團隊,早就注意到市場上有一小股資金,似乎總能精準地踩在他們的節奏上,有時甚至是提前半步。雖然這股資金量相對於恒泰的體量來說微不足道,但其詭異的精準度,引起了他們的警惕。內部進行過幾次自查,排除了信息通過常規渠道泄露的可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明遠的助理在整理一份第三方合規審查報告時,無意中提到:“李總,最近有家新成立的小公司,‘夜行者投資’,幾次操作的時間點和我們重合度很高,雖然金額不大,但有點……巧。”
李明遠起初並未在意,但助理隨後調出的交易記錄對比圖,讓他皺起了眉頭。那種同步性,不像分析,更像……窺視。他吩咐下去:“查一下這家公司的背景,還有,內部安保和信息管理,再加強一下。特彆是決策層附近,我不希望再看到任何莫名其妙的蟲子!”他想起了幾個月前會議室的那隻“蚊子”。
另一方麵,張夜公司的異常收益率,也開始引起了一些外部關注。一家與他們有業務往來的券商合規部門,發來了例行問詢函,要求對近期幾筆高度精準的期權交易做出解釋。雖然問詢函措辭禮貌,但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張夜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剛剛收到券商發來的問詢函電子版。與此同時,他安插在恒泰資本內部的一個“小耳朵”他最近發展出的新技巧:變成書虱或蟎蟲這類極微小的生物,長期潛伏在辦公室的書架、地毯或空調濾網中,雖然獲取信息效率低,但勝在安全持久)也傳回了模糊的信息——恒泰似乎正在暗中調查市場上的“巧合”交易。
但是顯然,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猜到,泄密的渠道,是一隻蚊子。
喜歡都市變化靈請大家收藏:()都市變化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