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張夜的彆墅二層的“行動規劃室”內,氣氛與酒吧的喧囂截然不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專注、嚴謹甚至略帶壓抑的靜謐。
連續兩天,張夜和凱爾都泡在這個剛剛成型的“作戰指揮中心”裡,將慶祝的輕鬆暫時擱置,投入到更為實際和必要的“戰後總結”與“體係構建”中。
陽光透過加厚的遮光窗簾縫隙,在室內投下幾道細長的光柱,照亮了空氣中漂浮的細微塵埃。
房間中央,兩張並排放置的專業電腦桌上,多屏顯示器亮著,分彆顯示著暗網任務界麵、全球電子地圖以及各種數據分析軟件。
一側牆壁上掛著一塊巨大的白板,上麵已經用不同顏色的馬克筆畫了一些簡單的流程圖和思維導圖框架。另一側牆壁則固定著一張大幅的世界地圖,上麵還空空如也,等待著未來的任務標記。空氣中彌漫著新家具的淡淡氣味、電子設備散熱的微熱,以及一種屬於策劃者的、冷靜的亢奮。
“好,我們從頭開始模擬一遍。”凱爾拉過一張帶輪子的辦公椅坐下,雙手交叉放在桌上,表情認真。
他切換到了“教官”模式,畢竟在暗世界摸爬滾打的時間遠比張夜要長。“假設,我們現在接到了一個b級任務,目標在……嗯,就說東南亞,曼穀。任務要求是獲取某份存放在私人保險庫的加密硬盤。”
張夜坐在他對麵,同樣全神貫注,像一名優秀的學生。“第一步,情報預處理。”他接口道,“通過暗網渠道和公開信息,儘可能收集目標地點的基礎情報:建築結構圖如果可能)、安保係統類型、周邊環境、目標作息規律、可能的漏洞。同時,評估雇主提供信息的可信度。”
“對頭!”凱爾讚賞地點點頭,在白板上“情報收集”分支下寫下要點,“這一步的關鍵是交叉驗證。暗網上的信息真偽難辨,需要多方比對。有時候,一張穀歌地圖的街景或者一個旅遊博客的吐槽,都可能發現關鍵細節。”
他繼續推進:“情報初步分析後,第二步,製定初步行動草案。包括:潛入方式物理潛入、社交工程、技術破解?)、裝備清單需要什麼特殊工具?電子設備、偽裝用品?)、行動時間窗口選擇白天、夜晚、特定活動期間?)、撤離路線規劃陸路、水路、空中?備用方案?)。”
張夜沉思片刻,補充道:“還需要考慮風險預案。比如,行動暴露怎麼辦?目標不在預定位置怎麼辦?與當地勢力發生意外衝突怎麼辦?甚至……像我們這次遇到的,目標身邊有非常規力量如異能者)怎麼辦?”提到風男,他的眼神微微凝重。
“說得好!風險評估是核心!”凱爾用紅筆在白板上重重標注,“尤其是非常規威脅,必須作為最高優先級考慮。
一旦發現苗頭,要麼放棄任務,要麼需要完全不同的應對策略。”他看向張夜,意有所指。張夜的能力是他們最大的底牌,但也意味著一旦遇到同類,風險將呈指數級上升。
“第三步,”凱爾接著說,“資源調配與後勤支持。根據方案,確認所需裝備能否獲得、如何運輸至目標地點。假身份、交通工具、安全屋、應急醫療支持,這些都要提前安排。特彆是跨國任務,海關、本地支持網絡都是大問題。”
“這部分是我的弱項。”張夜坦誠道。他以往獨來獨往,更多依賴自身能力隨機應變,對於這種係統性的後勤支持體係並不熟悉。
“沒關係,這部分我可以多負責。”凱爾拍拍胸脯,“我有些積累的渠道。但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物資儲備和聯絡網,不能總是臨時抱佛腳。”他在白板上寫下“後勤體係構建”幾個字,畫了個圈,表示這是未來重點。
“第四步,現場執行與實時調整。”張夜接過話頭,“計劃再好,也可能出變故。現場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保持通訊暢通,隨時調整策略。這極度考驗執行者的臨場判斷和心理素質。”
“沒錯。所以我們需要默契。”凱爾看著張夜,語氣鄭重,“信任彼此的判斷,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要明白對方的意圖。這需要大量的模擬和……實戰磨合。”
接下來的時間,兩人就著一個虛構的曼穀任務,進行了深入的推演。他們爭論潛入點是選通風管道還是排水係統更穩妥;討論是用高頻信號乾擾器還是更傳統的開鎖工具對付電子鎖;計算著從目標建築到預設安全屋的最佳路線和時間……
過程中,凱爾展現了其豐富的經驗,提出了許多張夜從未考慮過的細節和陷阱,比如當地警察的巡邏規律、特定區域黑幫的活動範圍、甚至天氣對行動的影響。
張夜則憑借其超越常人的思維敏捷性和對危險的本能直覺,往往能提出一些出其不意但可行性很高的奇招。
這種思維碰撞帶來的收獲是巨大的。
張夜感覺自己仿佛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以往依賴能力“硬闖”的模式,正在被一種更精細、更專業、風險可控的“手藝”所替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凱爾也從張夜天馬行空的想法中獲得了新的啟發,感歎這位搭檔的潛力無窮。
訓練間隙,張夜會走到窗邊,拉開一點窗簾,讓陽光透進來,然後拿出手機,給白靜萱發去視頻邀請。
屏幕很快接通,露出白靜萱在意大利陽光下燦爛的笑臉。背景可能是古老的羅馬廣場、藝術的佛羅倫薩小巷或是迷人的威尼斯水城。
“張先生!你看!這是鬥獸場!是不是超級壯觀!”
“我們今天吃了真正的意大利冰淇淋,比上海的好吃太多了!”
“蘇凝差點在許願池邊被鴿子叼走錢包,好好笑!”
白靜萱興奮地分享著旅途見聞,聲音清脆,眼神明亮,仿佛已經完全忘記了那晚酒吧的不愉快。
她對著鏡頭嘰嘰喳喳,像一隻快樂的小鳥,恢複了對張夜那種毫無保留的依賴和親近,仿佛那晚小小的醋意和傷心從未發生過。
張夜微笑著聽著,耐心回應,叮囑她注意安全,玩得開心。畫麵溫馨,一如往常。
但兩人都心照不宣地避開了任何可能觸及那晚話題的言辭。屏幕兩端,一種微妙的、難以言喻的尷尬氣氛,如同透明的薄膜,雖然看不見,卻真實存在。
白靜萱的眼神偶爾會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探究和……或許是連她自己都沒完全理清的、超越“兄妹”界限的在意。
而張夜,在溫和回應之餘,心底也會泛起一絲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