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人吧,最近可能是被之前的部門危機嚇出心理陰影了。雖然創新中心保住了,新項目也順利上馬了,但我這心裡總是七上八下的,總覺得哪兒不對勁。
比如今天早上,我照例提前半小時到辦公室,發現保潔阿姨正在擦我們新換的部門招牌。那塊鋥光瓦亮的銅質招牌上,“創新中心”四個大字在晨光下閃閃發光。
“阿姨,輕點兒擦,”我忍不住叮囑,“這牌子可貴了。”
保潔阿姨笑嗬嗬地說:“陸總監放心,我曉得。這塊牌子比趙總辦公室那塊還氣派呢!”
我心裡咯噔一下。完了,連保潔阿姨都看出來我們部門現在太招搖了。
果不其然,剛在辦公室坐下,茶還沒泡開,王明陽就一臉凝重地推門進來了。
“陸總,有個情況。”他把一份文件放在我桌上,“行政部剛發來的,說我們部門的辦公麵積超標了,要求我們騰出一半的工位。”
我一口茶水差點噴出來:“超標?開什麼玩笑!我們部門現在二十多號人,這辦公麵積是當初總部特批的!”
王明陽推了推眼鏡:“行政部說,那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現在危機解除了,要按照常規標準來。”
我氣得直拍桌子:“這不明擺著找茬嗎?我們剛拿下新項目,正是需要擴充團隊的時候,他們倒好,讓我們縮減辦公麵積?”
“還有更糟的,”王明陽歎了口氣,“財務部也來找麻煩了,說我們上個月的招待費超標,要扣部門績效。”
我太陽穴突突直跳。招待費超標?那不就是上次為了爭取騰達集團的項目,請對方吃了頓飯嗎?這才幾個錢?
“他們這是看我們不順眼啊!”我癱在椅子上,感覺心累。
小林這時探頭進來:“陸哥,壞消息。行政部派人來量尺寸了,說今天就要確定哪些工位要撤。”
我騰地站起來:“反了他們!我找他們說理去!”
行政部辦公室裡,李主管正翹著二郎腿喝茶,看見我進來,皮笑肉不笑地說:“陸總監,什麼風把您吹來了?”
我強壓火氣:“李主管,關於辦公麵積的事,我覺得有必要再溝通一下。我們部門正在擴張期,這個時候縮減辦公麵積不合適吧?”
他慢悠悠地放下茶杯:“陸總監,這是公司的規定,我也很為難啊。要不您去找趙總特批一下?”
我氣得牙癢癢。誰不知道趙總最近看我們部門不順眼,去找他特批?那不是自投羅網嗎?
回到辦公室,我看著正在認真工作的同事們,心裡特彆不是滋味。這些人都跟著我出生入死,現在部門保住了,項目也有了,反而要受這種窩囊氣。
“陸哥,怎麼辦?”小林愁眉苦臉地問,“真要撤工位的話,新招的那幾個實習生就沒地方坐了。”
我揉著太陽穴,突然靈光一現:“他們隻說撤工位,沒說不讓加班吧?”
小林一愣:“啊?”
“去,把儲藏室收拾出來。”我露出神秘的微笑,“再買幾張折疊床。”
於是,創新中心開始了“遊擊辦公”模式。白天大家還在原來的工位上工作,晚上就把折疊床支起來,美其名曰“加班休息區”。行政部來檢查時,我們就理直氣壯地說這是在提高工作效率。
這招把李主管氣得夠嗆,但又挑不出毛病。畢竟公司沒規定不準在辦公室放折疊床。
辦公麵積的危機暫時應付過去了,但財務部那邊又出了新花樣。
這天我正和團隊開會討論培訓平台的優化方案,財務部的小張探頭進來:“陸總監,麻煩來一下財務部。”
我以為是常規報銷簽字,結果一進財務部,就看見趙總陰沉著臉坐在那裡。
“陸總監,解釋一下這筆費用。”他把一張發票拍在桌上。
我拿起來一看,是上個月請騰達集團陳總吃飯的發票,金額五千八。
“這有什麼問題嗎?”我莫名其妙,“這是正常的商務招待,而且事先報備過了。”
趙總冷笑:“正常?五個人吃飯花了五千八?你們吃的金子嗎?”
我耐心解釋:“趙總,那天除了陳總,還有他們公司的兩個副總。選的餐廳也是對方定的,這個價位在商務宴請裡很正常。”
“很正常?”趙總提高音量,“我請客戶吃飯,一頓最多兩千!你們倒好,一頓吃彆人三頓的錢!”
我算是看明白了,這就是存心找茬。但官大一級壓死人,我隻能忍氣吞聲:“那您說怎麼辦?”
“按公司規定,超標部分自理。”趙總冷冷地說,“要麼你們部門自己出這筆錢,要麼從你工資裡扣。”
我氣得渾身發抖,但還是強忍著:“行,我個人承擔。”
回到部門,我把情況一說,大家都炸了。
“憑什麼啊!那頓飯是為了公司項目!”
“就是!要不是那頓飯,騰達的項目能那麼順利嗎?”
“陸哥,這錢不能讓你一個人出,我們大家一起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著義憤填膺的眾人,我心裡一暖,但還是擺擺手:“沒事,一頓飯錢而已,我還出得起。關鍵是這事太惡心人了。”
王明陽若有所思:“陸總,我覺得這事不簡單。行政部和財務部同時找我們麻煩,背後可能有人指使。”
我點點頭:“我也這麼覺得。但會是誰呢?”
我們正討論著,前台突然打電話來說有客人到訪。出來一看,我愣住了——居然是楊雨薇,她身邊還跟著一個西裝革履的陌生男人。
“楊顧問?您怎麼來了?”我驚訝地問。
楊雨薇還是那副冷冰冰的樣子:“來給你送個幫手。這位是李律師,專門處理商業糾紛的。”
我更加困惑了:“商業糾紛?我們最近沒什麼糾紛啊...”
李律師微笑著遞上名片:“陸總監,我受楊女士委托,來幫貴部門處理一些...內部問題。”
我把他們請進辦公室,楊雨薇開門見山:“聽說你們最近被行政部和財務部針對了?”
我苦笑:“您消息真靈通。”
“不是靈通,是經驗。”她淡淡道,“每個快速上升的部門都會經曆這個階段。樹大招風,懂嗎?”
我歎了口氣:“懂是懂,但這也太憋屈了。”
李律師接過話頭:“陸總監,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內部打壓往往不限於一個部門。我建議您做個全麵的風險評估。”
在楊雨薇的建議下,我們請李律師做了次部門合規性審查。結果令人震驚——我們部門在行政、財務、人事等各個環節都被人為設置障礙,有些甚至明顯違規。
“這是係統性排擠。”李律師指著審查報告,“如果不是及時發現,很可能導致整個部門無法正常運轉。”
我倒吸一口涼氣:“至於嗎?我們就是個搞創新的部門,礙著誰了?”
王明陽沉吟道:“可能是我們風頭太盛,搶了某些人的風頭。也可能是...有人不想看到我們成功。”
楊雨薇突然說:“知道為什麼大多數創新項目都活不過三年嗎?”
我們齊齊搖頭。
“因為創新意味著改變,改變就會觸動既得利益者。”她站起身,走到窗前,“你們現在要做的,不是被動應付,而是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