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裹著樓下早餐攤的豆漿香鑽進窗戶時,我正盯著電腦裡的“區域病曆共享平台”方案皺眉。小劉端著一次性餐盒湊過來,油條的脆香飄得滿屋子都是:“陸總,李院長昨天又催了——說基層醫院的病曆共享試點,咱們得趕緊拿出具體方案。”
我用筷子戳了戳豆漿碗裡的糖桂花:“急啥?基層的事兒,急不得。上周去張莊衛生院,李大夫跟我說,他們那兒的病曆有的是手寫的,有的是用十年前的單機係統,格式亂得跟菜市場賣的散裝菜似的——想共享?先把菜擇乾淨再說。”
老張抱著保溫杯進來,杯壁上的水珠滴在鍵盤上:“可不是嘛!我昨天看了李莊的病曆數據,過敏史有的寫‘青黴素’,有的寫‘青黴’,還有的用英文‘peniciin’——這玩意兒怎麼統一?”
王胖子叼著包子撞進來,西裝外套搭在臂彎裡:“陸沉你行啊!連基層的破病曆都敢碰!我上周跟衛生局的王科長吃飯,他說這事兒是塊硬骨頭,前幾任都沒啃下來!”
我擦了擦嘴,把方案翻到最後一頁:“啃硬骨頭才有機會。前世咱們做省級示範項目,靠的就是啃基層的細節。這次不一樣——要做‘有用’的共享,不是‘好看’的政績。”
第一站調研選在張莊衛生院。
車停在衛生院門口時,李大夫正蹲在台階上抽煙,煙蒂堆了滿滿一鞋盒。看見我們下車,他直起腰搓了搓手:“陸總,你們可算來了!我這兒有本‘病曆吐槽日記’,你們看看!”他掏出個皺巴巴的筆記本,翻到中間一頁,“上周三,有個老太太來開降壓藥,我調她的病史,係統裡顯示‘高血壓三級’,可手寫病曆上寫著‘血壓偶爾高’——你說這玩意兒,我敢給她開藥?”
我接過筆記本,上麵的字跡歪歪扭扭,有的地方還沾著茶漬:“李大夫,您這日記寫得比病曆還詳細。”他苦笑:“沒辦法啊!基層就這點人手,既要坐診又要管病曆,哪有精力規範?”
老張蹲在旁邊的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敲得飛快:“您這兒的係統是2015年的單機版吧?數據沒聯網,全存在本地硬盤裡。”李大夫點頭:“去年想升級,可縣衛健委沒錢,說等‘上級撥款’——這撥款都等三年了!”
從衛生院出來,小劉抱著筆記本歎氣:“陸總,基層的痛點比我想的還深——沒錢、沒人、沒動力做規範。”我望著遠處的農田,風吹得麥苗沙沙響:“那咱就做‘不需要錢、不需要人’的規範——先從核心字段入手,比如姓名、身份證號、過敏史、常用藥,這幾個字段統一了,至少能解決‘查病史慢’的問題。”
回公司的路上,趙成抱著平板湊過來:“陸總,我做了個‘最小可行標準’——先統一12個核心字段的命名和格式,用api接口對接各個醫院的老係統,不用換硬件。”我眼睛一亮:“這主意好!就像給各個醫院裝了個‘翻譯器’,各自的方言翻譯成普通話,共享平台就能聽懂了。”
老張卻皺起眉:“api對接要改老係統的底層代碼,基層醫院的技術員會嗎?”小劉立刻舉手:“我會!我可以做操作手冊,再給每個醫院培訓——就像上次教他們用一鍵病曆那樣!”
我拍了下桌子:“就這麼辦!試點選張莊和李莊衛生院,先打通這兩個的共享。老張帶技術部做接口,小劉負責培訓,趙成盯數據標準——兩周內出deo!”
接下來的兩周,辦公室的燈就沒滅過。
老張帶著陳默蹲在機房,盯著屏幕上的代碼熬紅了眼:“這老係統的接口文檔比我家賬本還亂!”陳默揉著眼睛:“張哥,我找到規律了——他們的字段分隔符用的是‘|’,不是標準的‘,’,改改就行。”
小劉在張莊衛生院培訓護士,拿著個平板演示:“阿姨,您看,輸入患者身份證號,就能調出他的過敏史和常用藥——以後不用再翻那一摞手寫病曆了!”護士小周抱著孩子來上課,孩子在她懷裡哭,她擦著眼淚記筆記:“小劉,我記不住那些字段名……”小劉笑著把筆記拍在她手機裡:“沒事,我發了微信,你隨時問!”
我也沒閒著,每天跑縣衛健委,找王科長磨嘴皮子:“王哥,試點成功了,您給上麵打個報告——基層需要的是‘能用的係統’,不是‘貴的係統’。”王科長抽著煙笑:“陸沉,你這張嘴,比我家那口子還能說!”
試點成功的那天,李莊衛生院的護士站炸了鍋。
小周抱著孩子衝進來,舉著平板喊:“李姐!你看!我輸入王大爺的身份證號,他的糖尿病病史、過敏史全出來了!再也不用翻他的手寫病曆了!”護士李姐湊過來,盯著屏幕眼睛發亮:“真的?那我昨天值班調了三遍的病史,今天一分鐘就找到了!”
李院長從辦公室出來,看著忙碌的護士站,嘴角的笑藏都藏不住:“陸總,你們這係統,比我想象中還好用!”我笑著遞過一杯茶:“院長,這不是係統的功勞,是咱們把基層的需求摸準了——他們要的不是‘高大上’,是‘用得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晚上,團隊在公司樓下的燒烤攤慶祝。王胖子舉著啤酒瓶嚷嚷:“必須敬小劉!她那培訓手冊,比教材還管用!”老張悶頭啃著烤茄子,含糊道:“還有老陳,改接口改到淩晨三點……”小劉紅著臉擺手:“都是陸總帶得好!”
我望著攤位上的煙火氣,想起前世做省級項目時的浮躁——那時隻想著拿獎、拿融資,卻忘了最該守住的,是“解決真問題”的初心。重生回來,我做的不是什麼“顛覆行業的黑科技”,是把基層醫生的痛點,一點點熬成能喝的湯。
“鹹魚熬湯,”我端起酒杯跟每個人碰了碰,“熬的是耐心,熬的是真心。”
李院長發來微信,是張莊衛生院的試點數據:病曆調取時間從平均15分鐘降到2分鐘,護士重複錄入工作減少70,患者等待時間縮短40。我盯著屏幕笑,發給趙青:“趙總,這才是長青該投的——不是風口上的豬,是紮根泥土的樹。”
深夜回家,老婆端著熱牛奶等我:“今天又加班了?”我抱著牛奶靠在沙發上:“沒加班,是跟基層的醫生護士一起,熬了鍋熱湯。”她笑了:“你呀,就愛乾這種‘笨事兒’。”
我望著窗外的月光,想起李大夫的“病曆吐槽日記”,想起小周懷裡的孩子,想起護士站裡的笑聲——這些,才是重生給我最好的禮物。鹹魚翻身,不是要變成龍,是要做一碗能暖到人心的湯。
喜歡重生之鹹魚升職記請大家收藏:()重生之鹹魚升職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