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狼煙四起_秦朝曆險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秦朝曆險記 > 第114章 狼煙四起

第114章 狼煙四起(1 / 1)

晨光熹微,卻未能驅散秦國朝堂上的陰霾。秦獻公臥病在床、神誌不清的消息,宛如一道隱秘的風,悄然越過國界,吹入了魏國朝堂的耳中。魏國君臣一番密謀後,當即決定由宰相公叔痤親率大軍,劍指河西之地,意圖趁秦國主心不穩、局勢動蕩之際,一舉收複這片曾經失落的疆土。

消息仿若一道晴天霹靂,瞬間在秦國朝堂炸開。緊急朝會的鐘聲急促響起,大臣們神色匆匆、心懷忐忑地趕赴大殿,交頭接耳間儘是憂慮與不安。

嬴渠梁麵色凝重,端坐於上位,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率先打破沉默:“諸位大人,今晨密探來報,魏國已派公叔痤率大軍奔河西而來,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秦國當下危在旦夕,今日召集諸位,便是共商應對之策。”說罷,他緊攥扶手,指節泛白,顯露出內心的焦灼。

話音剛落,一員老將霍然起身,正是身經百戰的嬴虔。他虎目圓睜,聲若洪鐘:“太子殿下,魏國此舉分明是趁人之危,欺我秦國無人!末將願領精兵良將,即刻奔赴河西,與魏軍決一死戰。想我大秦兒郎,哪個不是熱血男兒,豈容魏人如此踐踏我疆土,定要讓他們有來無回!”言及此處,他猛地拔出佩劍,“唰”的一聲,寒光閃耀,似在向眾人表明決心。

嬴渠梁微微頷首,眼中滿是對兄長的信任與敬意,卻並未急於表態,轉而望向另一側文臣之首的甘龍,輕聲道:“甘龍大人,您素有智謀,且久曆朝堂,對此事有何高見?”

甘龍撚須沉吟片刻,上前一步,不疾不徐地開口:“殿下,臣以為當下開戰,實非明智之舉。秦國近年天災人禍不斷,又經宮廷內亂,國庫空虛,百姓疲於生計,實在無力支撐一場大戰。此時若貿然出擊,萬一戰敗,後果不堪設想,秦國恐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他言辭懇切,眼中的憂慮不似作偽。

“哼!”嬴虔冷哼一聲,怒目而視,“甘龍,你莫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照你這般說法,難道要我們拱手將河西之地相讓?我大秦的顏麵何存,祖宗的基業又置於何地?”

甘龍麵不改色,微微拱手:“將軍莫急,臣並非主張退讓,隻是覺得可先與魏國議和,暫作緩兵之計。一方麵,我們可爭取時間休養生息,充實國庫,安撫百姓;另一方麵,亦可暗中加緊備戰,待時機成熟,再一舉反擊,收複失地。此乃老成謀國之言,還望將軍與殿下斟酌。”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主戰派與主和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主戰的年輕將領們紛紛響應嬴虔:“我等願隨嬴虔將軍出戰,為國捐軀,死而無憾!若此時不戰,日後魏軍必然得寸進尺,我秦國何時才能重振雄風?”他們個個熱血沸騰,摩拳擦掌,仿佛已經置身沙場,與魏軍廝殺。

主和的文官們則圍在甘龍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補充:“戰爭一起,受苦最深的便是百姓。如今田間荒蕪,民生凋敝,強行征兵作戰,隻會讓百姓雪上加霜。況且,我秦國新亂方平,內部人心尚未完全安定,此時分心對外作戰,難保不會再生變故。”

眼見兩派僵持不下,爭吵愈發激烈,嬴渠梁抬手示意眾人安靜,高聲道:“諸位莫要再爭,且聽我說。戰與和,皆事關重大,不可草率決定。”他目光深邃,透著超越年齡的沉穩,“魏國此番來勢洶洶,主動求和,恐難以讓其退兵,反而顯得我秦國畏懼怯懦;但若即刻開戰,我方確有諸多難處,如甘龍大人所言,國力、民心皆是問題。”

眾人聞言,漸漸安靜下來,齊齊望向嬴渠梁,等待他的下文。

嬴渠梁站起身,緩緩踱步,繼續說道:“本太子以為,可雙管齊下。一方麵,選派能言善辯之士出使魏國,以言辭周旋,探清魏軍虛實,表明我秦國不懼戰的態度,同時爭取更多時間籌備戰事;另一方麵,由嬴虔將軍即刻回營,整軍備戰,嚴守河西防線,務必不能讓魏軍輕易突破。”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點頭,覺得此計頗為周全。

嬴虔抱拳領命:“殿下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隻要末將還有一口氣在,必保河西不失!”說罷,大步流星地退出朝堂,準備奔赴軍營。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魏舒悄然起身,輕聲道:“太子殿下,臣妾願舉薦一人出使魏國,此人正是臣妾兄長魏章。他熟讀兵法,能言善辯,且對秦國忠心耿耿,定能在魏國朝堂之上不辱使命。”

嬴渠梁目光一亮,微微點頭:“魏姑娘舉薦之人,本太子自是信得過。若魏章能擔此重任,自是再好不過。”

魏舒屈膝行禮:“多謝殿下信任,臣妾這便修書告知兄長,讓他速速進宮麵聖。”

朝會散去,眾人各司其職,忙碌起來。嬴虔回營後,日夜操練士兵,檢查城防,河西之地一時間軍旗獵獵,喊殺聲震天。

魏章接信後,快馬加鞭趕來鹹陽,進宮麵見嬴渠梁。

嬴渠梁親自迎至殿外,握住魏章的手,誠懇地說:“魏兄,今秦國危難之際,需你出使魏國,此去任務艱巨,關乎秦國存亡,本太子實在放心不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魏章單膝跪地,行禮道:“殿下放心,章既受殿下與魏姑娘所托,必當全力以赴,定不辜負秦國與殿下的期望。”

嬴渠梁扶起他,將一份密函交予他手中:“魏兄,此乃我秦國之底線與謀劃,你務必牢記在心。在魏國,一切以保全秦國利益為重,若遇危急情況,隨機應變即可。”

魏章接過密函,收入懷中,目光堅定:“殿下但請寬心,章定當周旋到底。”

數日後,魏章帶著一隊精銳護衛,押著數車禮品,浩浩蕩蕩向魏國進發。一路上,他反複思量嬴渠梁的囑托與秦國的局勢,心中暗暗發誓,定要在魏國朝堂上為秦國爭得一線生機。

與此同時,秦國國內也沒閒著。嬴渠梁與魏雯月頻繁出入軍營、市井,安撫士兵,慰問百姓,鼓舞士氣。魏雯月看著兒子日漸沉穩、乾練的模樣,心中滿是欣慰,暗暗後悔自己往昔的糊塗,如今隻願傾儘所能,助兒子守護好秦國江山。

“渠梁,”魏雯月輕聲喚道,“你做得很好,為娘起初還擔心你應付不來這複雜局麵,如今看來,是娘小瞧了你。”

嬴渠梁微微一笑,握住母親的手:“母親,若無您在旁支持,兒臣縱有千般主意,也難以施展。如今秦國上下齊心,兒臣相信,定能度過此次難關。”

母子二人相視而笑,繼續前行。而秦國百姓見太子與太後如此親民,心中的不安也漸漸消散,紛紛表示願為秦國效力,或捐糧捐物,或送子參軍,一時間,秦國上下雖仍籠罩在戰爭陰雲之下,卻也湧動著一股眾誌成城的熱流。

再說魏章一行,抵達魏國都城大梁後,未作停留,徑直求見公叔痤。

公叔痤高坐堂上,看著階下的魏章,冷冷開口:“秦國使者,此番前來,所為何事?莫不是見我大軍壓境,來求饒命的?”

魏章不卑不亢,拱手笑道:“相國大人說笑了。我秦國乃堂堂大國,豈會輕易求饒。此次前來,一是聽聞相國大人親率大軍,特來送上薄禮,略表敬意;二是想與魏國共商和平共處之道,以免生靈塗炭,血流成河。”說罷,他一揮手,侍從們抬上一箱箱珍寶古玩,擺滿了大堂。

公叔痤目光掃過禮品,眼中閃過一絲貪婪,旋即恢複冷峻:“哼,和平共處?秦國這些年屢屢犯我邊境,占我城池,如今我大軍前來,正是要收複失地,討回公道,談何和平?”

魏章神色不變,從容應對:“相國大人所言不無道理,然兩國交戰,受苦最深的莫過於百姓。我秦國近年亦遭諸多磨難,新君初立,正欲與民休息,發展國力。大人此時興兵,即便取勝,亦是慘勝,魏國又能得到多少好處?倒不如雙方各退一步,重訂盟約,日後互通有無,共同繁榮,豈不美哉?”

公叔痤微微皺眉,陷入沉思。魏章之言,確有幾分道理,魏國此番出征,雖誌在必得,但也深知秦國並非軟柿子,真要打起來,必然損失慘重。況且,秦國主動求和,若拒絕得太乾脆,反倒顯得魏國不給秦國活路,於名聲不利。

見公叔痤有所動搖,魏章趁熱打鐵:“大人,我秦國新君嬴渠梁,年少有為,胸懷大誌,對魏國亦心懷敬意。此次特命我帶來口信,若魏國願意罷兵,秦國願在貿易、邊境劃分等方麵做出讓步,以表誠意。”

公叔痤撚須良久,終於開口:“使者所言,我自會斟酌。你且先回驛館休息,待我與國君商議後,再給你答複。”

魏章行禮告退,心中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第一步算是邁出去了,接下來,就看公叔痤與魏國國君如何抉擇了。

在魏國朝堂上,公叔痤將與魏章的會麵一五一十地稟報給國君。國君聽後,亦是猶豫不決。一方麵,河西之地對魏國意義重大,收複失地是多年夙願;另一方麵,秦國的提議確實誘人,若能通過和平手段獲取更多利益,又何必非要動刀動槍,損兵折將呢?

朝堂上,大臣們也分成了兩派,爭論不休。主戰派認為秦國示弱,正是一舉攻克的良機,絕不能放過;主和派則主張見好就收,利用秦國的求和獲取更大實惠。

就在魏國君臣舉棋不定之時,秦國國內的備戰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嬴虔在河西防線日夜巡視,不斷加固城防,訓練新兵;白起等年輕將領則請纓出戰,帶領士兵在野外演練戰術,士氣高昂。

而嬴渠梁與魏雯月在鹹陽城中,密切關注著魏國的動向,同時繼續為戰爭做著最後的準備。糧食、兵器、箭矢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河西,百姓們自發組織起來,協助軍隊搬運物資,照顧傷員。

一時間,秦魏兩國之間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場大戰看似一觸即發,又似乎有轉機暗藏。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是戰是和,無人能準確預知,唯有靜靜等待命運的裁決……

喜歡秦朝曆險記請大家收藏:()秦朝曆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